壁畫飛天象征著墓室主人靈魂不死,得以升天,飛天主要出現在敦煌壁畫中,隨著佛教的進一步深入發展,道教與佛教逐漸融合,佛教的飛天與道教的飛仙也互相融合,即出現了敦煌石窟中畫的飛神,慢慢逐漸演變為中國敦煌壁畫藝術的經典代表。
一、飛天的藝術形象敦煌飛天的藝術形象并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種文化的相交匯融合的產物。飛天的起源地位于印度,敦煌飛天卻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相互融合的文化復合體。它與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后的天人和中國道教轉化出的羽人,西域飛天和中原飛天密切相關,由此誕生出了一種具有中國歷史文化特色的飛天。它與羽人不同,飛天不依靠翅膀與羽毛,也不需要云和圓光。僅僅只需要飛舞的衣裙、飄逸的彩帶就可以實現飛天。敦煌飛天不僅是中國藝術家具有中國特色的代表作,更是世界美術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二、飛天的時代特點
從洞窟創建到敦煌石窟的建成,敦煌壁畫中的飛天歷時千余年。根據不同時代的時代特點,經濟狀況,主流思想,民間的不同愛好,不同的政權更替,飛天的藝術形象,風格姿態和意境風趣也隨之不斷變化,按照其的改變,主要可以分為:興起時期,創新時期,衰落時期,現存形態。
三、象征和發展
初期的中國的飛天多畫在墓室壁畫中, 這是由于崇尚尊敬愛好自然的原因,所以很少刻畫在山,石之上,象征著墓室主人靈魂不死,得以升天,并在戰國,東漢大范圍流行。隨著佛教的進一步深入發展,道教與佛教逐漸融合,佛教的飛天與道教的飛仙也互相融合。即出現了敦煌石窟中畫的飛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