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的橫笛,有六孔笛,也有十孔笛。常見的六孔笛在管身上開有1個吹孔、1個膜孔、6個音孔、2個基音孔和2個助音孔。吹奏時,由竹管內(nèi)空氣柱的震動而發(fā)音,常用音域有兩個八度。
一、橫笛有幾個孔1、傳統(tǒng)的橫笛,有六個按音孔,也有十孔笛。常見的六孔笛半音孔較少,只適合演奏傳統(tǒng)的中國民間樂曲,在演奏較為復(fù)雜、轉(zhuǎn)調(diào)、半音較多的現(xiàn)代及外國樂曲時較為困難。鑒于此,有些人研制了不加鍵笛子,如:四川沈文毅、天津楊立忠的十孔笛,天津劉管樂的九孔笛,四川的十一孔新笛,中央廣播民樂團(tuán)的十一孔無膜笛等等。
2、以常見的六孔笛為例:笛身共開有12個孔,分別為吹孔(1個)、膜孔(1個)、音孔(6個)、基音孔(2個)、助音孔(2個)。吹奏時,由竹管內(nèi)空氣柱的震動而發(fā)音,常用音域有兩個八度。
(1)吹孔:笛身左端第一個孔。笛子能發(fā)音,就是通過吹孔把氣灌進(jìn)笛管內(nèi),使笛膜和竹管內(nèi)的竹簧產(chǎn)生振動。
(2)膜孔:笛身左端第二個孔,主要用來貼笛膜。笛膜起著變化音色的作用。笛子沒膜孔也能吹奏,但得不到有笛膜的那種獨特的音色。
(3)音孔(按指孔):分別開閉這些音孔,可以發(fā)出高低不同的音。
(4)基音孔(上出音控):可用來調(diào)音,起著劃定笛子最低音范圍的作用。
(5)助音孔(下出音孔):基音孔下端的兩個孔,可用來調(diào)高音,起著美化音色、增大音量的作用,也可用于系飄穗。
二、橫笛的指法
1、橫笛常用的有七種指法:全按作低音5(筒音作5),全按作低音2(筒音作2),全按作低音1(筒音作1),全按作低音6(筒音作6),全按作低音3(筒音作3),全按作低音4(筒音作4),全按作低音7(筒音作7)。其中最常用的是筒音作5和筒音作2的指法。
2、筒音作5指法:把6個孔全按住輕輕吹出的音為低音5,也叫做筒音5;松開無名指吹出的音為低音6;松開食指和無名指則是低音7;松開一只手吹出來則是中音1。其他以此類推。
3、筒音作2指法:全按為低音2,也叫做筒音2;松開無名指吹出的音為低音3;松開食指吹出來的則是低音4;一只手松開則是低音5。其他以此類推。
4、笛子通常用左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分別按第六孔、第五孔、第四孔,右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分別按第三孔、第二孔、第一孔。低音5、6、7用緩吹,高音1、2、3、4要急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