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的市場系統是由家庭、企業和政府三個相對獨立的主體組成的。在市場經濟下,政府構成市場系統的一個主體,這是毋庸置疑的政府也是一種資源配置系統財政是一種政府的經濟行為,是一種政府配置資源的經濟活動,但政府又是一個公共服務和政治權力機構,具有與市場不同的運行機制,因而在市場中又具有特殊功能和特殊的地位,可以通過法律、行政和經濟等手段,凌駕于市場之上介入和干預市場。拓展資料政府,市場,財政三者之間的關系從古至今,每個國家都希望自己的國家經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這便要開始考慮市場、政府與財政之間的關系了。從財政學角度來看;市場在經濟運行中起主導作用,市場能夠自發的調節經濟運行中的各種問題。如資源配置領域,勞動力在各部門的分配等。但市場在經濟運行中由于其固有的特點,使其在經濟運行中導致失靈。如對資源配置失效,收入分配不公和宏觀市場經濟不穩定。而政府在這些方面可以給補充和調控,它能夠通過微觀和宏觀等調控手段,對市場經濟進行調控,從而促進經濟更好更快的發展。尤其體現在公共產品的提供上面。 市場是“看不見的手”,政府是“看得見的手”,它們兩個互為補充,才能使得國家經濟穩定增長。財政最主要的基本職能是保證經濟穩定,而市場存在“市場失靈”現象,這就需要國家給予干預以彌補市場失靈,通過政府干預“看得見的手”和市場“看不見的手”的配合,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保證收入分配公平、經濟穩定發展,即對于一個國家經濟發展來講,市場和政府,二者缺一不可。公共財政是指政府集中一部分社會資源,用于為市場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務,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動或經濟行為。由此可見,公共財政最大的特點是彌補市場缺陷,所以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讓公共財政這支“看得見的手”,去調節市場,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