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201/wz/18284830552.jpg)
赤潮又稱紅潮,是因海洋中的浮游生物暴發性急劇繁殖造成海水顏色異常的現象。通常來說,如果人類食用被赤潮污染過的生物就有可能導致中毒,嚴重者甚至死亡。赤潮對人類的危害是從“口”開始的。赤潮是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藻類、原生動物或細菌,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爆發性繁殖(增值)或聚集而引起的水體變色的一種有害的生態異常現象。赤潮的主要危害有以下四點:一是大量赤潮生物集聚于魚類的鰓部,使魚類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二是赤潮生物死亡后,藻體在分解過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導致魚類及其它海洋生物因缺氧死亡,使海洋的正常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的破壞; 三是魚類吞食大量有毒藻類,可致魚類死亡; 四是有些藻類可分泌毒素,毒素通過食物鏈嚴重威脅消費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拓展資料 赤潮的防患治理: 開展赤潮有關形成機理和預測、防治應用技術的研究,是標本兼治的良策。赤潮對生物資源的影響已成為聯合國有關組織所關注的全球性問題之一,制訂出長期研究計劃,重點是赤潮發生機制、赤潮的監測和預報,以及治理赤潮的方法等。 加強海洋環境保護,切實控制沿海廢水廢物的入海量,特別要控制氮、磷和其他有機物的排放量,避免海區的富營養化,是防范赤潮發生的一項根本措施,已引起各有關方面的重視。 此外,隨著沿海養殖業的興起,避免養殖廢水污染海區,很多養殖場已建立小型蓄水站,以淡化水體的營養,在赤潮發生時可以調劑用水,改進養殖餌料種類,用半生態系養殖方法逐步替代投餌喂養方式,以期自然增殖有益藻類和浮游生物,改善自然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