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201/wz/18284901752.jpg)
負債大于資產是指企業的全部債務高于其資產總值,說明該企業的負債率高于100%,也就是所說的資不抵債。資產負債率是全部負債總額除以全部資產總額的百分比,也就是負債總額與資產總額的比例關系,也稱之為債務比率,資產負債率的計算公式如下: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公式中的負債總額指企業的全部負債,不僅包括長期負債,而且包括流動負債,公式中的資產總額指企業的全部資產總額,包括流動資產、固定資產、長期投資、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等。拓展資料:資產負債率是衡量企業負債水平及風險程度的重要標志。 一般認為,資產負債率的適宜水平是40-60%,對于經營風險比較高的企業,為減少財務風險應選擇比較低的資產負債率;對于經營風險低的企業,為增加股東收益應選擇比較高的資產負債率。從負債的定義可以看到,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是負債的一個本質特征。在實務中,履行義務所需流出的經濟利益帶有不確定性,尤其是與推定義務相關的經濟利益通常需要依賴于大量的估計。因此,負債的確認應當與經濟利益流出的不確定性程度的判斷結合起來,如果有確鑿證據表明,與現時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企業,就應當將其作為負債予以確認;反之,如果企業承擔了現時義務,但是導致企業經濟利益流出的可能性很小,就不符合負債的確認條件,不應將其作為負債予以確認。負債的確認在考慮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同時,對于未來流出的經濟利益的金額應當能夠可靠計量。對于與法定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流出金額,通常可以根據合同或者法律規定的金額予以確定,考慮到經濟利益流出的金額通常在未來期間,有時未來期間較長,有關金額的計量需要考慮貨幣時間價值等因素的影響。對于與推定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流出金額,企業應當根據履行相關義務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計數進行估計,并綜合考慮有關貨幣時間價值、風險等因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