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科學與技術主要研究微電子、光電子、集成電路等領域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進行各種電子材料、元器件、集成電路、電子系統、光電子系統的設計、制造和科技開發等。例如:GPS、有線電視、氣象預報等所使用的微電子技術的開發,游戲機、電腦內一些微電子器件的設計制造,汽車防盜系統、出租車計價器等微處理器的開發應用。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需要學習的內容涵蓋了電路基礎、計算機結構與邏輯設計、信號與系統、電子電路基礎、微機系統與接口、電磁場理論、固體物理基礎、模擬電路基礎、集成電路、半導體物理學、自動控制原理與技術、DSP技術、顯示技術、光電子技術、傳感與檢測技術等。部分高校還會按照自動化、智能電子、微電子技術、物理電子技術、電子材料與元器件、印制電路技術與工藝、物理電子與光電子技術等專業方向進行培養。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就業方向廣泛,涵蓋了電子類企業(電子技術、電子工程、通信技術、集成電路設計、電子元器件研制、測控儀器軟硬件設計、電子系統的設計)、IT類企業(軟件工程、硬件工程)等多個領域。畢業生可在微電子、光電子、物理電子、電子材料與元器件、電磁場與微波等方面從事研究、開發、制造及管理工作。
本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系統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實驗技能與工程實踐能力,具有良好的外語能力,能夠跟蹤掌握本專業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能夠在微電子、光電子、物理電子、電子材料與元器件、電磁場與微波等方面從事研究、開發、制造及管理工作的專門人才。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具有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掌握物理學、工程數學、電子學、信息技術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電子材料與元器件、微電子器件、光電子器件、物理電子器件、電路與系統的設計方法及測試技術;具有固體電子技術、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物理電子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等方面的基本實驗能力;了解電子科學與技術領域的科技發展動態及產業發展狀況,熟悉國家電子信息產業政策及國內外有關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掌握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能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具備撰寫論文和參與學術交流的基本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和一定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具備較強的創新意識,初步具有產品設計與開發、技術改造與創新的工程實踐能力。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主干學科為電子科學與技術,核心知識領域包括專業基礎核心知識領域(電路原理、電子技術基礎、信號與系統、電磁場與電磁波、固態電子學物理基礎)和專業方向核心知識領域(微電子技術基礎、半導體器件、集成電路,物理光學、激光原理與技術、光電子器件,電介質物理、電子材料、電子元器件,物理電子學、電子光學、等離子體物理與技術,微波技術、天線與電波、射頻/微波電路)。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示例包括電子學基礎課組、數字電路基礎課組、計算機基礎課組、信號與系統、量子與統計、固體物理基礎、電動力學、激光原理、物理光學、固態電子與光電子、電路分析基礎、信號與系統、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電磁場與電磁波、量子力學、電磁場理論、激光原理、固體電子導論、物理光學、光電子學、半導體器件物理等。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金工實習、電子工藝實習、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主要專業實驗則包括電路實驗、電子技術實驗、信號與系統實驗、半導體基礎實驗以及專業方向實驗等。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修業年限為四年,畢業后可授予工學學士或理學學士學位。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