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的部署模式包括:私有云、社區云、公共云、混合云。
1、私有云
私有云(PrivateClouds)是為一個客戶單獨使用而構建的,因而提供對數據、安全性和服務質量的最有效控制。該公司擁有基礎設施,并可以控制在此基礎設施上部署應用程序的方式。私有云可部署在企業數據中心的防火墻內,核心屬性是專有資源,也可以將它們部署在一個安全的主機托管場所。私有云極大的保障了安全問題,目前有些企業已經開始構建自己的私有云。
2、社區云
社區云(Communitycloud)的核心特征是云端資源只給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特定單位組織內的員工使用,除此之外的人和機構都無權租賃和使用云端計算資源。參與社區云的單位組織具有共同的要求,如云服務模式、安全級別等。具備業務相關性或者隸屬關系的單位組織建設社區云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為一方面能降低各自的費用,另一方面能共享信息。
3、公有云
公有云(Publiccloud)通常指第三方提供商為用戶提供的能夠使用的云。公有云一般可通過互聯網使用,可能是免費或成本低廉的,公有云的核心屬性是共享資源服務。
公有云的服務對象個人用戶和中小型企業用戶,用戶對云資源只有使用權而沒有擁有權。相對于使用本地硬件資源,云計算因為僅僅需要互聯網即可使用,對使用者所使用的硬件設備和軟件版本沒有太多要求,所以在共享性和安全性上有著巨大的優勢。
4、混合云
混合云(Hybridcloud)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類型的云(私有云、社區云、公共云)組成的,它其實不是一種特定類型的單個云,其對外呈現出來的計算資源來自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云,只不過增加了一個混合云管理層。云服務消費者通過混合云管理層租賃和使用資源,感覺就像在使用同一個云端的資源,其實內部被混合云管理層路由到真實的云端了。
云計算的特點:
1、虛擬化技術
必須強調的是,虛擬化突破了時間、空間的界限,是云計算最為顯著的特點,虛擬化技術包括應用虛擬和資源虛擬兩種。眾所周知,物理平臺與應用部署的環境在空間上是沒有任何聯系的,正是通過虛擬平臺對相應終端操作完成數據備份、遷移和擴展等。
2、動態可擴展
云計算具有高效的運算能力,在原有服務器基礎上增加云計算功能能夠使計算速度迅速提高,最終實現動態擴展虛擬化的層次達到對應用進行擴展的目的。
3、按需部署
計算機包含了許多應用、程序軟件等,不同的應用對應的數據資源庫不同,所以用戶運行不同的應用需要較強的計算能力對資源進行部署,而云計算平臺能夠根據用戶的需求快速配備計算能力及資源。
4、靈活性高
目前市場上大多數IT資源、軟、硬件都支持虛擬化,比如存儲網絡、操作系統和開發軟、硬件等。虛擬化要素統一放在云系統資源虛擬池當中進行管理,可見云計算的兼容性非常強,不僅可以兼容低配置機器、不同廠商的硬件產品,還能夠外設獲得更高性能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