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時匈奴為何不南侵
秦漢時匈奴為何不南侵
公元前3世紀,匈奴的統治結構分為中央王庭、東部的左賢王和西部的右賢王,控制著從里海到長城的廣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國、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中亞北部、中國東北等地區。戰國末年,趙國名將李牧出動戰車1300乘、騎兵13000人、步兵5萬、弓箭手10萬,與匈奴會戰,大破匈奴十余萬騎,從此匈奴十余年不敢南犯。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公元前215年,命蒙恬率領30萬秦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套,屯兵上郡。";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過秦論》)。蒙恬從榆中沿黃河至陰山構筑城塞,連接秦、趙、燕5000余里舊長城,據陽山逶迤而北,并修筑北起九原、南至云陽的直道,構成了北方漫長的防御線。蒙恬守北防十余年,匈奴懾其威猛,不敢再犯。
導讀公元前3世紀,匈奴的統治結構分為中央王庭、東部的左賢王和西部的右賢王,控制著從里海到長城的廣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國、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中亞北部、中國東北等地區。戰國末年,趙國名將李牧出動戰車1300乘、騎兵13000人、步兵5萬、弓箭手10萬,與匈奴會戰,大破匈奴十余萬騎,從此匈奴十余年不敢南犯。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公元前215年,命蒙恬率領30萬秦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套,屯兵上郡。";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過秦論》)。蒙恬從榆中沿黃河至陰山構筑城塞,連接秦、趙、燕5000余里舊長城,據陽山逶迤而北,并修筑北起九原、南至云陽的直道,構成了北方漫長的防御線。蒙恬守北防十余年,匈奴懾其威猛,不敢再犯。
![](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201/wz/18282409152.jpg)
自西周起,戎族便開始威脅中原王朝。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后,犬戎部落攻陷鎬京,迫使平王東遷。戰國時期,林胡、樓煩多次侵擾趙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驅逐林胡、樓煩,并在北邊新開辟的地區設置云中等縣。林胡、樓煩北遷融入新興的匈奴。戰國末期,趙國大將李牧曾大敗匈奴。公元前3世紀,匈奴的統治結構分為中央王庭、東部的左賢王和西部的右賢王,控制著從里海到長城的廣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國、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中亞北部、中國東北等地區。戰國末年,趙國名將李牧出動戰車1300乘、騎兵13000人、步兵5萬、弓箭手10萬,與匈奴會戰,大破匈奴十余萬騎,從此匈奴十余年不敢南犯。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公元前215年,命蒙恬率領30萬秦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套,屯兵上郡。"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過秦論》)。蒙恬從榆中沿黃河至陰山構筑城塞,連接秦、趙、燕5000余里舊長城,據陽山逶迤而北,并修筑北起九原、南至云陽的直道,構成了北方漫長的防御線。蒙恬守北防十余年,匈奴懾其威猛,不敢再犯。然而,到了漢朝,漢朝曾與匈奴進行多次大規模戰斗,戰況并不樂觀。公元前201年,韓王信被迫投降匈奴。次年,漢高祖劉邦親率32萬大軍征討,在白登被匈奴冒頓單于40余萬騎兵圍困七晝夜。后用計逃脫,之后漢朝采納了劉敬的建議,對匈奴實行“和親政策”,以漢室宗女嫁與單于,并贈送一定數量的財物以及開放關市準許雙方人民交易。后文、景諸帝也是沿用和親政策以休養生息。然而匈奴仍不滿足,不時出兵侵擾邊界。統一的漢王朝為什么沒能過匈奴呢?首先,無論是秦朝還是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幾乎都保持著戰時體制的狀態。在這種戰爭的狀態下,戰國各諸侯國和秦朝軍隊的戰斗力被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尤其是戰國時期,大小戰爭的磨練乃至全民皆兵的狀態,這是漢朝初期難以相提并論的。所以,從自身角度來說,戰國和秦朝時期的戰斗力更強,漢朝初期的戰斗力則相對較弱,自然在對抗匈奴上吃了虧。在這一點上,漢朝初期皇帝出巡,連幾匹像樣的戰馬都找不到。而缺乏強大的騎兵,這在對戰匈奴上無疑要吃虧。其次,戰國和秦朝面對的匈奴,和漢朝初期面對的匈奴,實力差別懸殊。根據《史記?匈奴列傳》的記載,在秦朝時期,匈奴的地盤和軍隊十分弱小,再加上秦國的長城和蒙恬統率的精銳軍團,匈奴根本無法從秦朝手上占得便宜。漢朝時,匈奴出現了個不世出的英雄——冒頓單于。這貨對于匈奴的意義,不下于秦始皇之于中國,他東滅東胡,西逐月氏,盡服北夷,控弦之士達到三十萬,這時匈奴達到了其力量的巔峰。第三,不僅面對的匈奴異常強大,漢朝初期因為剛剛從秦末起義戰爭和楚漢戰爭中掙脫出來,整個國家可以說是百廢待興。因此,劉邦乃至后面的漢文帝、漢景帝,都希望通過休養生息來發展經濟,提升國力。到了漢武帝時,西漢經過近70年的休養生息,經濟、國力大大增強,對匈奴從戰略防御轉為戰略進攻,發動了三次大戰:河南之戰(也稱漠南之戰)、河西之戰、漠北之戰。公元前127年,漢武帝派衛青收復河南地區;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霍去病奪取河西走廊,受降匈奴右部十萬人,設武威、酒泉、敦煌、張掖四郡;公元前119年,衛青、霍去病率五萬騎兵分兩路出擊,衛青擊潰單于,霍去病追殲左賢王7萬余人,封狼居胥。兩軍共殲滅匈奴軍9萬余人,使其一時無力渡漠南下。
秦漢時匈奴為何不南侵
公元前3世紀,匈奴的統治結構分為中央王庭、東部的左賢王和西部的右賢王,控制著從里海到長城的廣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國、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中亞北部、中國東北等地區。戰國末年,趙國名將李牧出動戰車1300乘、騎兵13000人、步兵5萬、弓箭手10萬,與匈奴會戰,大破匈奴十余萬騎,從此匈奴十余年不敢南犯。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公元前215年,命蒙恬率領30萬秦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套,屯兵上郡。";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過秦論》)。蒙恬從榆中沿黃河至陰山構筑城塞,連接秦、趙、燕5000余里舊長城,據陽山逶迤而北,并修筑北起九原、南至云陽的直道,構成了北方漫長的防御線。蒙恬守北防十余年,匈奴懾其威猛,不敢再犯。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