銜著和叼著的區(qū)別
銜著和叼著的區(qū)別
銜和叼的區(qū)別如下:1、意思不同:銜:含在嘴里;用嘴咬著。《墨子·非攻下》:“赤烏銜珪,降周之岐社。”叼:在嘴上吊著。如:狗叼骨頭。2、來源解釋不同:銜的本義和金屬有關,和行走有關。“銜”的本義是馬嚼子。清代學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銜”是含在馬口里的金屬小棒,所以用“金”字;小棒和馬韁繩相連,用來控制馬的行走和停止,所以用“行”字。馬承源《中國青銅器》:“銅銜和銅鑣出現(xiàn)在商代晚期。銜又稱‘勒’,金文作‘鋚勒’,是橫勒在馬口中的器具,由兩節(jié)鏈組成,兩端與鑣相接。”勒、銜,即今稱馬嚼子,西周時代稱“勒”,西周以后稱“銜”。
導讀銜和叼的區(qū)別如下:1、意思不同:銜:含在嘴里;用嘴咬著。《墨子·非攻下》:“赤烏銜珪,降周之岐社。”叼:在嘴上吊著。如:狗叼骨頭。2、來源解釋不同:銜的本義和金屬有關,和行走有關。“銜”的本義是馬嚼子。清代學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銜”是含在馬口里的金屬小棒,所以用“金”字;小棒和馬韁繩相連,用來控制馬的行走和停止,所以用“行”字。馬承源《中國青銅器》:“銅銜和銅鑣出現(xiàn)在商代晚期。銜又稱‘勒’,金文作‘鋚勒’,是橫勒在馬口中的器具,由兩節(jié)鏈組成,兩端與鑣相接。”勒、銜,即今稱馬嚼子,西周時代稱“勒”,西周以后稱“銜”。
![](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204/wz/18220218852.jpg)
意思不同,來源解釋不同。銜和叼的區(qū)別如下:1、意思不同:銜:含在嘴里;用嘴咬著。《墨子·非攻下》:“赤烏銜珪,降周之岐社。”叼:在嘴上吊著。如:狗叼骨頭。2、來源解釋不同:銜的本義和金屬有關,和行走有關。“銜”的本義是馬嚼子。清代學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銜”是含在馬口里的金屬小棒,所以用“金”字;小棒和馬韁繩相連,用來控制馬的行走和停止,所以用“行”字。馬承源《中國青銅器》:“銅銜和銅鑣出現(xiàn)在商代晚期。銜又稱‘勒’,金文作‘鋚勒’,是橫勒在馬口中的器具,由兩節(jié)鏈組成,兩端與鑣相接。”勒、銜,即今稱馬嚼子,西周時代稱“勒”,西周以后稱“銜”。
銜著和叼著的區(qū)別
銜和叼的區(qū)別如下:1、意思不同:銜:含在嘴里;用嘴咬著。《墨子·非攻下》:“赤烏銜珪,降周之岐社。”叼:在嘴上吊著。如:狗叼骨頭。2、來源解釋不同:銜的本義和金屬有關,和行走有關。“銜”的本義是馬嚼子。清代學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銜”是含在馬口里的金屬小棒,所以用“金”字;小棒和馬韁繩相連,用來控制馬的行走和停止,所以用“行”字。馬承源《中國青銅器》:“銅銜和銅鑣出現(xiàn)在商代晚期。銜又稱‘勒’,金文作‘鋚勒’,是橫勒在馬口中的器具,由兩節(jié)鏈組成,兩端與鑣相接。”勒、銜,即今稱馬嚼子,西周時代稱“勒”,西周以后稱“銜”。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