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指范圍不同
種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點的同種生物形成的群體,種群是在一個小范圍的同種生物如生活在一個池塘里的所有鯉魚。
物種是指所有同種生物、但由不同的種群組成的群體。物種指最大范圍內所有的同種生物,如全世界所有的鯉魚。
二、生物范疇不同
種群中的個體并不是機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過繁殖將各自的基因傳給后代。種群是進化的基本單位,同一種群的所有生物共用一個基因庫。對種群的研究主要是其數量變化與種內關系,種間關系的內容已屬于生物群落的研究范疇。物種
物種,簡稱“種”,是生物分類學研究的基本單元與核心。它是一群可以交配并繁衍后代的個體,但與其它生物卻不能交配,不能性交或交配后產生的雜種不能再繁衍。物種是由居群組成的生殖單元和其它單元在生殖上是隔離的,在自然界占據一定的生態位。
三、生物特性不同
生物種群數量的不規則的變動往往同非密度制約因素有關。非密度制約因素對種群數量的作用一般總是很猛烈的,災難性的。種群密度越高,流行性傳染病、寄生蟲病越容易蔓延,結果個體死亡多,種群密度降低。種群密度低了,疾病反而不容易傳染了,結果種群密度逐漸恢復。
物種是生物分類學的基本單位。物種是互交繁殖的相同生物形成的自然群體,與其他相似群體在生殖上相互隔離,并在自然界占據一定的生態位。物種是生物分類學的基本單位。物種是互交繁殖的相同生物形成的自然群體,與其他相似群體在生殖上相互隔離,并在自然界占據一定的生態位。
擴展資料:
種群自然調節:
在自然界中,絕大部分種群處于一個相對穩定狀態。由于各種因素的作用,種群在生物群落中,與其他生物成比例地維持在某一特定密度水平上,這被稱為種群的自然平衡,而這個密度水平則叫做平衡密度。
由于各種因素對自然種群的制約,種群不可能無限制的增長,最終趨向于相對平衡,而密度因素是調節其平衡的重要因素。種群離開其平衡密度后又返回到這一平衡密度的過程稱為種群調節。能使種群回到原來平衡密度的因素稱為調節因素。
世界上的生物種群大多已達到平衡的穩定期。這種平衡是動態的平衡。一方面,許多物理的和生物的因素都能影響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另一方面,種群有自我調節的能力,通過調節而使種群保持平衡。
密度制約因素:
影響種群個體數量的因素很多,有些因素的作用是隨種群密度而變化的。
例如,傳染病在密度大的種群中更容易傳播,因而對種群數量的影響就大,反之,在密度小的種群中影響就小;又如,在密度大的種群中競爭強度比較大,對種群數量的影響也較大,反之就較小。?
密度制約因素的反饋調節:生物種群的相對穩定和有規則的波動和密度制約因素的作用有關。當種群數量的增長超過環境的負載能力時,密度制約因素對種群的作用增強,使死亡率增加。
而把種群數量壓到滿載量以下。當種群數量在負載能力以下時,密度制約因素作用減弱,而使種群數量增長。現舉幾例說明這種反饋調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種群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