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當肉表面變成灰色或灰綠色,甚至出現白色或黑色斑點時,說明微生物已經產生大量的代謝產物,這樣的肉就不能吃。
變質肉的表面過分干燥,肌肉為暗色,有時呈淺綠色或灰色;切面過度潮濕和發粘,肉汁很混濁,肉質松軟且無彈力,表面及深層均有腐臭氣味;脂肪呈烏灰色。
長城網補充,肉變質以后,由于微生物大量滋生,會產生黏性代謝產物,造成肉表面發黏,甚至出現拉絲,肉類表面發黏是腐敗開始的標志。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由于肌紅蛋白被氧化,肉色會逐漸變成紅褐色。顏色越深,可食性越低。
擴展資料:
【食用變質肉的危害】
肉類變質后,微生物大量繁殖并產生代謝物,比如肉毒毒素等,會破壞人體的神經,導致肌肉僵硬麻痹。
其他代謝物還會引起急性中毒,食用者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瀉、腹痛、眩暈等癥狀,嚴重的還會昏迷,甚至會因為心力衰竭而死亡。
如果變質肉類中含有的有毒物質較少,則有可能不引起急性中毒,但是如果長期食用,有毒物質會逐漸積累,從而造成慢性中毒。
慢性中毒對人體的危害比急性中毒更嚴重,有毒物質長期積累容易引發癌癥等疾病。
參考資料:人民網-過度潮濕、發粘是肉變質表現挑選新鮮肉看這幾點
參考資料:人民網-食用變質肉危害大一摸二看三聞味兒識別變質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