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農村弱勢群體教育。留守兒童教育延伸到了農村社會。
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留守兒童、貧困兒童作為農村弱勢群體,可能是最有風險成為未來貧困成人的群體。解決這些弱勢群體的教育關愛問題,必須多主體承擔起各自責任,打好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組合拳。
由于隨遷子女在城鎮接受教育,農村教育延伸到城鎮。城鎮必須承擔起隨遷子女的教育責任,城鎮政府要落實好“兩為主”“兩納入”“三統一”政策,保障隨遷子女在城鎮入學機會上實現全員納入、就讀學校上體現質量公平、學習過程中表現關愛關心,不讓一個隨遷子女掉隊。
2、貧困兒童教育問題。
解決貧困兒童教育問題,要系統解決飲食營養、日常生活環境與家庭教育投入問題,需要地方政府和社會力量對貧困家庭進行經濟和創業就業能力幫扶,對幫扶資金支出進行指導與監控,必須有一定數額用于日常生活環境改善,確保用于兒童飲食營養改善與教育支出,堅決杜絕用于家長的不良嗜好消費。
3、農村學校規模小,在資源配置上處于劣勢地位。
在人、財、物配置上,應該關注農村學校規模小的情況,基于學校規模特征進行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在專任教師分配方面,建立以校際教師教學工作量均等為原則的義務教育師資配置政策。
教師教學工作量均等的師資配置政策的核心內容主要是對教師教學工作量進行合理分類,基于校際教師教學工作量均等原則建構師資配置模型。國家或地區可以根據基于校際教師教學工作量均等原則所建構的師資配置模型,定期對城市、縣鎮、農村編制政策與校際分配方案進行動態調整。
4、單一按學生數量核撥教育經費。
細化學校公用經費配置標準,這可以從三個層面進行:
一是從學校層面計算學校作為一個單位與其他學校同等承擔的費用。
二是從班級層面計算課堂教學產生的費用,這些以班級為單位產生的費用不會因為班級人數多少而變化,如教師上課的耗費品(如粉筆)、教師用教學輔助設備等。
三是以學生為單位計算學生學習產生的費用,如學生上機產生的電費、學生實驗的材料消耗。
5、農村學校教師崗位吸引力相對弱勢。
農村學校教師崗位在工資待遇、發展機會等方面的內部條件劣勢,使增強農村學校教師崗位吸引力面臨巨大挑戰;農村經濟社會文化等外部條件劣勢,使增強農村學校教師崗位吸引力更具艱巨性、長期性和復雜性。必須從改進教育系統內外部同時發力,才能有效增強農村學校教師崗位吸引力。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補上農村教育發展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