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吸濕水
吸濕水是土壤中固體顆粒表面分子直接由空氣中吸取的水分而形成的一薄層水膜。它厚度和含量取決于空氣中水汽飽和度。在絕對干燥的空氣中,吸濕水含量很小,近似為零。在飽和水汽條件下,吸濕水達到最大值。吸濕水受到土壤固體顆粒巨大的吸附作用,因此吸濕水含量與土壤質地、有機質含量和土壤溶質含量有關。由于吸濕水緊緊被束縛在土壤顆粒上,不能自由運動,難以被植物吸收利用。
2、薄膜水
土壤顆粒吸附水汽分子達到最大吸濕量以后,土壤顆粒吸附更多液態水分,并使顆粒間水膜相互連接形成連續的水膜,這種包在吸濕水外部的水膜稱為薄膜水。薄膜水吸附在吸濕水外部,受土壤顆粒吸附力較小,可以在膜間自由移動,并從水膜厚的地方向水膜薄的地方移動。薄膜水也稱為最大分子持水量。
3、毛管水
當土壤含水量達到最大分子持水量后,土壤水分繼續增加并充填土壤的毛管孔隙,同時也保持在土壤的孔隙中,成為被毛管力所保持的土壤水分,并稱之為毛管水。毛管水受力較小,具有較強自由移動能力,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同時具有溶解土壤中所含有的化學物質的能力,因此也是土壤中化學物質的溶劑和載體。根據土壤水分與地下水的連接程度,可將毛管水分為毛管上升水和毛管懸著水。
當地下水埋深較淺,地下水可以通過毛管力的作用沿毛管上升到一定高度,這種土壤水分稱為毛管上升水。毛管上升水是地下水對土壤水分補充的一種主要形式。在地下水比較淺的情況下,通過毛管水升水作用,植物間接的吸收和利用地下水。若地下水埋深較大,地下水通過毛管作用無法升至地表,而降雨或灌溉后水分通過上層土壤向下滲漏,一部分水分在重力作用下從大孔隙運動到深層,而一部分水分受毛管力作用而保持并呈現懸著狀態,這部分水分稱為毛管懸著水。
4、重力水
當土壤中的水分超過毛管力作用范圍以后,多余的水分在重力作用下,沿土壤中大毛管而移動。這種在重力作用下移動的水分稱為重力水。重力水具有液態水分的基本特征,因此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但由于受重力作用可以自由移動,不易保持在作物根區,因此大多數重力水沒有機會被植物吸收利用。
擴展資料:
土壤水分常數:
1、吸濕系數:吸濕系數也稱為最大吸濕量,是指土壤吸濕水達到最大數量時的土壤水分。
2、凋婆系數:作物產生永久凋萎時的土壤含水量稱為凋萎系數。由于此時土壤含水量處于不能補償作物耗水量的水分狀況,因此通常將其看成可利用水分的下限。
3、最大分子持水量:當薄膜水的膜達到最大厚度時的土壤含水量,包括吸濕水和薄膜水。一般土壤最大分子持水量為最大吸濕量的2-4倍。
4、田間持水量:土壤中毛管懸著水達到最大量時的土壤含水量稱之為田間持水量,包括吸濕水、薄膜水和毛管懸著水。田間持水量是一定厚度土層接納和保持灌溉水和雨水的最高水量,因此田間持水量是農田灌溉設計中確定灌水量的基本參數。一般認為田間持水量是飽和含水量的65%左右。它與土壤質地、土壤結構和土壤有機質含量有關。質地愈重,田間持水量愈高。
5、毛管斷裂含水量:由于作物吸收和土面蒸發,毛管懸著水不斷減少,當減少到一定程度,其連續狀態發生斷裂,從而停止毛管懸著水的運動。將毛管斷裂時的土壤含水量稱為毛管斷裂含水量。毛管斷裂含水量一般認為是水分對植物有效性的轉折點,并將其作為灌溉的下限。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土壤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