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盡量選擇排水性好的崗地、含水量少、短日照的地方。
如果選擇洼地,在降水量大的年份,土壤濕度就會變大,會導致嚴重的厭氧,馬鈴薯會大幅減產且會發生爛薯。要選擇PH<7.2的非堿地。堿地種植馬鈴薯會大幅減產且不會老皮。不能選擇除草劑藥害的地塊。除草劑藥害殘留對馬鈴薯生長有嚴重影響,理論上用過如普施特、阿特拉津等除草劑的地塊1~3年都不適合種植馬鈴薯。建議:選擇土壤肥沃、通透性好,高崗排水良好的前茬非茄科和十字花科的地塊,最好有澆水條件為好。用于種植的土壤不必肥沃,但必須是偏干燥的,不適宜種植于濕重的粘土;土壤偏堿性或者偏酸性問題都不大。
馬鈴薯一生中對光的要求是不同的,在馬鈴薯第一階段生長(即發芽期)要求黑暗,光線抑制芽伸長,促進加粗、組織硬化和產生色素。幼苗期和發棵期長日照有利于莖葉生長和匍匐莖發生。結薯期適宜短光照,成薯速度快。強光不僅影響馬鈴薯植株的生長量,而且影響同化產物的分配和植株的發育。強光下葉面積增加,光合作用增強,植株和塊莖的干物重明顯增加。短日照有利于結薯不利于長秧。此外,短日照可以抵消高溫的不利影響。
馬鈴薯生長過程中要供給充足水分才能獲高產。發芽期所需水分很少,但發芽期需要土壤中含有適當的水分,這樣有利于馬鈴薯剛生出根生長所需的水分,否則根部伸長、芽生長也會受到抑制,不宜出土。所以在播種前,要求土壤土層上部疏松,而下部保持土層濕潤。
馬鈴薯適應性非常強,一般土壤都能生長。最適合馬鈴薯生長的土壤是沙質壤土,有足夠的空氣,對塊莖和根系生長有利。但由于這類型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種植時最好采取平作培土,適當深播,不宜淺播壟栽。砂質土生長的馬鈴薯塊莖整潔、表皮光滑、薯形正常、淀粉含量高、便于收獲。如果在粘重的土壤種植馬鈴薯,最好利用高壟栽培,有利于排水、透氣。由于此類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強,只要排水通暢,馬鈴薯產量往往很高。
馬鈴薯一生中,需要大量的肥料。在氮、磷、鉀三要素中馬鈴薯需鉀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
參考資料
什么樣的環境最適合種植土豆?.搜狗[引用時間2018-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