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植物基因工程:把不同植物(控制優良性)的基因轉移到我們所需要的植物種實現該種性狀改良。
2、生活史進化趨勢:配子體世代占優勢到孢子體世代占優勢,營養繁殖到無性繁殖到核相交替到世代交替(孢子減數分裂),同型世代交替到異型世代交替到孢子體世代交替到發達的異型世代交替,配子體獨立生活到寄生在孢子體上。
3、高等植物又稱維管植物或有胚植物。
4、植物生物學:是研究植物的形態與結構、植物生長發育的生理與生化基礎以及植物與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
5、細胞: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6、原核生物:以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稱原核生物。
7、真核生物:以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稱真核生物。
8、質膜(細胞膜):在所有細胞的原生質體表面都包圍著一層極薄的由脂質和蛋白質組成的生物膜稱為質膜。
9、細胞器:細胞質基質中具有一定形態、結構和功能的結構叫細胞器。植物細胞的細胞器包括:質體、線粒體、內質網、高爾基體、溶酶體、圓球體、微體、核糖體和液泡等。
10、細胞質:細胞中除去細胞核以外的原生質。
植物學是生物學的分支學科。是研究植物的形態、分類、生理、生態、分布、發生、遺傳、進化的科學。它的主要分科有植物分類學、植物形態學、植物解剖學、植物胚胎學、植物生理學、植物生態學、植物病理學、植物地理學等。目的在于開發、利用、改造和保護植物資源,讓植物為人類提供更多的食物、纖維、藥物、建筑材料等。
人類對植物的認識最早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人類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采集了植物的種子、莖、根和果實。植物學的創始人是提奧夫拉斯圖(Theophrastus),在他的著作《植物歷史》(也稱《植物調查》)中將植物進行了分類。1世紀希臘醫生迪奧斯克里德斯(Dioscorides)的著作《藥物論》(DeMateriaMedica)為以后藥用植物的使用奠定了基礎。1593年中國明朝的李時珍也完成了《本草綱目》的編寫。17世紀末英國生物學家雷確立了現代植物分類的基本原理。17世紀,出現了各式各樣的顯微鏡,開創了植物解剖學的研究,隨后植物生理學和植物胚胎學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中國近代植物植物分類學的奠基人是胡先_,編寫了中國第一部中文《高等植物學》,發現了中國的"活化石"水杉,并將其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