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恐龍滅絕的原因,主要有隕石撞擊、氣候變遷、大陸漂移、火山爆發、造山運動、被子植物中毒、物種競爭、海洋退潮、地磁變化、物種的老化、溫血動物說、平行世界說12種猜想。
一、隕石撞擊說
隕石撞擊說在有關恐龍滅絕的猜想中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隕石撞擊說認為,在距今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達到10公里,體積相當于一座中等城市般大小的小行星從天而降。它在地球上撞出一個巨大的深坑,地球產生了鋪天蓋地的灰塵,極地冰雪融化,植物毀滅。
火山灰遮掩了太陽的光芒,氣溫驟降、大雨滂沱、山洪暴發、泥石流將恐龍卷走并埋葬起來。在以后的數月乃至數年里,天空依然塵煙翻滾、烏云密布,地球因終年不見陽光而氣候變冷,恐龍無法適應這強烈的環境變化,一個個死去,恐龍時代結束。
二、氣候變遷說
除了隕石撞擊說,還有科學家認為,恐龍滅絕的原因在于地球自身氣候的變化。這種觀點認為,在距今6500萬年前,曾分隔北冰洋與其它大洋的“堤岸”突然決口,北冰洋“外溢”的冷水形成海洋冷流,海水溫度迅速下降了大約20度。
大陸上空的空氣也因此變冷,水蒸氣含量迅速減少,陸地上普遍干旱。恐龍無法適應這種環境,尤其是雄性個體的生殖系統遭到嚴重損壞,導致恐龍無法繁殖后代,最終恐龍滅絕。
三、大陸漂移說
地質學研究表明,在恐龍生存的年代,地球的大陸只有唯一一塊,即“泛古陸”,由于地殼變化,這塊大陸在侏羅紀時期發生了較大的分裂和漂移現象,引起環境和氣候的變化,最終導致恐龍滅絕。
四、火山爆發說
因為火山的爆發,二氧化碳氣體大量噴出,造成了地球上急劇的溫室效應,使得植物死亡,與此同時,臭氧層破裂,有害的紫外線照射地球表面,造成恐龍和其他生物滅亡。火山噴發還可能導致白堊紀末期降下強烈的酸雨,使土壤中的微量元素被溶解,恐龍通過飲水和食物直接或間接地攝入有害物質,出現急性或慢性中毒,最后一批批死掉。
五、造山運動說
在白堊紀末期發生的造山運動使得沼澤干涸,許多以沼澤為家的恐龍因此無法生存下去。環境變了,植物也改變了,草食性的恐龍不能適應新的食物,而相繼滅絕。食草性恐龍的滅絕使肉食性恐龍也失去了食物,結果也滅絕了。這樣的過程持續了一千萬至兩千萬年。到了白堊紀末期,恐龍終于在地球上絕跡。
參考資料來源:中新網-恐龍滅絕的12大猜想:隕石撞擊說占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