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適合種!東北太冷
雪蓮果特別適應(yīng)于生長在海拔1000~2300m之間的沙質(zhì)土壤上,喜光照,喜歡濕潤土壤,生長期約200多天,生長適溫在20~30℃,在15℃以下生長停滯,不耐寒冷,遇霜凍莖枯死。
分布:原產(chǎn)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秘魯、阿根廷、中國云南、臺灣等地有種植,已在云南、福建、海南、貴州、湖南、湖北、山東、四川、河南、河北引種栽培成功。
擴展資料:
雪蓮果的食用部分為根塊,形似甘薯。薯塊多汁,不含淀粉,生食、炒食或煮食,口感脆嫩、味微甜、爽口。很像甜味比較重,而辣味比較輕的白蘿卜。薯塊和葉可加工制作飲料。用于繁殖的芽塊位于根頸處,形似姜塊。頭狀花序,花序邊緣生有黃色舌狀花瓣。
食用方法,既可以洗凈削皮生吃,也可以燉雞或排骨煲湯。
在美國和秘魯,人們把雪蓮果的果漿經(jīng)過低溫蒸發(fā),制成雪蓮果糖漿,保留了其中的果寡糖,以及多酚等營養(yǎng)成分。雪蓮果糖漿的口味類似楓樹糖漿,帶有堅果香氣,被美國人稱為最健康的“糖”。
日本科研人員正在開發(fā)雪蓮果作為提取低聚果糖的原料,研發(fā)一系列加工產(chǎn)品,如腌制品、風干片及糖果。雪蓮果片或條在烹飪過程中可以保持脆性,因此有潛力成為爆炒菜肴中的一員。
從土里采雪蓮果出來后,只要把表皮土洗掉,削去皮,即可作水果一樣直接啃來吃,若能在采摘后放上兩三天,更能增加甜度;若以雪蓮果燉煮雞肉或排骨來煲湯,便成了一道原住民的冬令滋補佳肴;可根據(jù)各地飲食習慣,制作出各式菜肴,也是不錯的烹調(diào)方式。
炒肉絲。經(jīng)過翻炒的雪蓮果甜味更加純粹,連帶著肉絲也似乎有了那么一點甜蜜的滋味,配上一碗白米飯,很是開胃。把雪蓮果拿來蒸燉也是很好的烹調(diào)方式,特別是冬令進補時,在排骨湯里放入幾塊雪蓮果一起燉煮,湯會更加香濃可口。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