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
成蟲期,每年7~10月為成蟲的陸續發生期,一般雄性成蟲成熟期較雌性早10余天,羽化為成蟲后經厲10~15天就可進行交配,交配時間2~4小時,交配前期是螳螂取食量的最高峰。當食物貧乏時,雌性有進攻雄性并作為獵物而被取食,人們稱為“妻食夫”現象。
這種生活中的行為,被解釋為由于雄性的咽下神經節可分泌一種激素,促使它的側向運動和腹部外生殖器的抱握運動,因此,雌性獵食雄性常先吃頭,這樣可破壞雄性的咽下神經節,有利于雙方接觸成功。
另外,由于雄性成熟期早,此時雌蟲性器官尚未發育成熟,是不接受交配的非婚反抗表現,還有人認為,雌吃雄是為雌性腹內卵子的早熟補充營養,在一般情況下,只要雄蝗螂能把握時機與雌性迅速完成交配過程,也可幸免于難。
擴展資料:
螳螂擬態行為
1、擬態成花。熱帶有一種螳螂,它的前足擬變成花瓣狀,體色變為紫白色,它隱在像葉叢中,乍看像一朵紫白色的蘭花。馬來西亞有一種花螳螂,身體粉紅色,看上去像一朵盛開的鮮花,引來蝴蝶采蜜而上當。
2、擬態成葉。另一些螳螂把胸腹、脛節、褪節上長出葉片和突起,擬態成樹葉、樹枝和樹疤來迷惑小蟲。
3、擬態成水滴。熱帶沙漠地區有一種螳螂,身體綠色,頭部有一個扁平突起,光滑明亮,伏在草叢中,在陽光下頭上突起物如一滴晶瑩的露珠,引來干早地區小蟲前來取水而被捕。
4、擬勢恫獵物。法國生物學家曾看到一只螳螂遇上一只大灰色的蝗蟲擬勢的現象。當螳螂看到蝗蟲時,便立即張開雙翅,抖向兩側,后翅直立起來,像只帆船,旁體上端窮曲,發出毒蛇噴氣的聲音,全身重量放在后面四足上,身體全部豎立起來,一動不動地站著,兩眼立盯住蝗蟲。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螳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