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工營造,喬木林和木本油料林每畝補貼200元,灌木林每畝補貼120元(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青海、陜西、山西等省灌木林每畝補貼200元)。
2、水果、木本藥材等其他林木、竹林每畝補貼100元。
3、跡地人工更新、低產低效林改造每畝補貼100元。
擴展資料
1、農村生態補償金包括:
農村生態補償金主要包括: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能繁母豬補貼、退耕還林補助、森林生態效益林補助、玉米補貼、油菜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
2、生態補償標準
生態補償主要應當補償兩部分,即生態服務功能的價值和環境治理與生態恢復的物化成本。這些價值和成本一般通過協商法和核算法來確定。
3、生態補償原則
明確補償主體。“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誰受益、誰補償,誰污染、誰付費”中的“誰”,可以是國家、地方政府、企業和個人,有時還可能涉及多個主體,情形比較復雜。應因事制宜,明確特定的補償責任主體,多個主體則應量化責任
落實受益主體。“誰受損、誰受益”。應落實受益主體。目前存在補償利益虛化、未補償到真正受損者的問題。對此,有多個受損主體的,應量化其利益;有多個受損方面的,應全面覆蓋受損的各個方面。
4、補償標準體系化。生態環境受損后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影響的利益主體是多元的。現在的補償是一個簡單的經濟總量,且一般按“人頭”分配,掩蓋了受損主體的差異性。
補償標準應按社會、經濟、生態分類,細化為一個指標體系,再按差異性補償給當地政府、企業和個人等主體,并規定用于社會重建、經濟發展和生態修復。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央財政林業補助資金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