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習性:
喜寒冷、濕潤氣候,遇強光直射,抗寒力強。種子可陰干貯藏,種胚有形態(tài)后熟和生理后熟特性;前者要求20-10℃變溫,后者需要2-4℃低溫,需時各為3-4個月,沒有完成后熟的種子不能發(fā)芽。對土壤要求嚴格,宜在富含有機質(zhì),通透性良好的砂質(zhì)壤土、腐殖質(zhì)壤土栽培,忌連作。
二、播種:
播前先整地作畦,高23-33里米,寬126-133厘米,畦間作業(yè)道為2-2.66厘米。
采用撒播,每平方厘米0.5克,播后,覆土3-4厘米,經(jīng)常保持土壤濕潤,約至5月上旬出苗。?[6]?
春播在4月上、中旬播種。
夏播在7-8月果實成熟時,采下立即播種。
秋播在11月播種。
三、催芽:
將1份種子混攔3份河沙,用新高脂膜600-800倍液噴霧土壤表面,提高出苗率。隨即裝入催芽箱中,置于室內(nèi)或室外適當場所催芽,注意經(jīng)常檢查翻倒,控制好溫度和溫度播種,吉林撫松常于6月下旬播干籽(上年采收干藏種子)。
四、移栽:
春栽4月中、下旬、宜于越冬芽萌發(fā)前栽完。
秋栽10月中、下旬,宜于土壤封凍前栽完。
五、氣候間距:
出苗前,應(yīng)搭前檐高100-133厘米、后檐高66-100厘米棚遮蔭。隨起,隨栽,一般按行株距(15-30)×(6-12)厘米,平栽或斜栽,覆土5-9厘米。搭棚分全蔭棚、又透棚、單透棚或雙透大棚等蔭棚種類,可根據(jù)氣候、土質(zhì)及地勢條件選擇。
六、田間管理:
畦面覆蓋,出苗后,蓋碎稻草或半腐熟落葉。
松土除草,一般每年進行3-5次,防止土壤板結(jié),消除雜草病株,培土扶苗。
追肥,開溝根側(cè)施有機肥。
疏花摘蕾,留種田,開花初期疏掉1/3-1/2花序中部花蕾;生產(chǎn)田,開花前全部摘蕾。
越冬防寒,封凍前畦面培土或覆蓋落葉,厚5-15厘米。參畦四財或風口處搭設(shè)防風障,以防凍害。
擴展資料:
加工方法分類:
1、生曬參:連須根一起挖出,除凈泥土,曬干。
2、紅參:取園參水子剪去支根及須根,洗刷干凈,蒸2-3小時,至參根呈黃色,皮呈半透明狀為宜,取出烘干或曬干。主要成品有紅參、邊條參等。
3、糖參:取鮮參洗刷干凈,置沸水中浸泡3-7分鐘,撈出,再入涼水中浸泡10分鐘左右,取出曬干,再經(jīng)硫黃熏過。然后用特制的針沿參體平行及垂直的方向扎小孔,浸于濃糖汁(100毫升水溶135克糖)中24小時。
取出后曝曬1天,再用濕毛巾打潮,使其軟化,進行第2次扎孔,浸于濃糖汁中24小時。取出后,沖去浮糖,曬干或烤干。主要成品有白人參(為園參水子或移山參水子的加工品)、糖參(為各種鮮參的加工品)等。
4、大力參:取鮮參在沸水中浸煮片刻后曬干。
5、掐皮參:加工法與糖參相似,一般將參體浸沸水中3次,每次1-2分鐘,約三成熟時,再將支根置沸水中約20分鐘。參體經(jīng)扎孔后放入較稀的糖汁中浸3次,取出微火烘烤,使皮與內(nèi)部分離,再用竹刀輕扎外皮,使成點狀即成。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人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