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完莊稼后剩下的雜草碎秸有以下幾種處理方法:
1、還田
秸稈還田的關鍵是不能制造新的危害,具體操作時,一定要撒灑生石灰粉幫助消毒滅菌,并且要深耕深埋,一定要施用菌肥解決根本問題,做好了這些環節,秸稈還田有利無弊。
2、漚沼氣
沼氣池的建設在中華農村大地是普遍開花,沼氣的使用,深受農民的喜愛,清潔能源,解決了農作物下腳料污染環境的問題,又為農民節省了生活開支,創造了經濟效益。
3、防凍
秸稈防凍是適合廣大冬小麥主產區推廣使用的好方法,具體做法是,糧食收獲后,就地收起集中粉碎,堆制作好全部消毒滅菌工作。
入冬后,撒灑麥地,既能給小麥保暖防寒防凍,特別是防治倒春寒,又能肥地除草作用,一舉多得。
擴展資料:
秸稈還田量要合理,如果秸稈還田量太大、還田不均勻或者還田不合理,會造成漏風、水分流失、作物出苗不齊、病害頻發,以及秸稈轉化出的土壤微生物和小麥幼苗爭奪養分物質,容易誘發后茬作物發生出苗率低、幼苗黃弱甚至死苗或減產的問題。
秸稈還田的用量,普通地塊每畝300-400公斤即可,具體要根據地塊的水源和耕作實際情況靈活決定,以還田的秸稈充分腐爛、不對后茬作物的正常耕種產生影響為佳。
還田秸稈要粉碎,注意還田的秸稈不易粉碎的過長,如果被粉碎的秸稈長度過長,在還田后就不容易被翻埋到土壤中,而且在土壤中的腐爛分解時間也會延長,不論是對后茬作物的播種,還是對后茬作物的出苗和幼苗生長都會不利。
一般來說,對于秸稈還田的秸稈粉碎長度應當不大于10厘米,長度以3-6厘米最好,而且越碎越好,這樣就不容易出現秸稈還田的地塊發生跑墑、漏風、出苗率的問題,另外還田秸稈的留茬高度也不高于5厘米。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秸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