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句子描寫的是“風”這種自然界的一種現象,但是在描述時使用了“撞了個滿懷”,這里的描述是人才有的動作特征,這里是把“風”擬人化了,使“風”具備了人的行為動作。
擴展資料:
擬人手法又可分為三種情況。
1、把非生物擬人化。例如:
波浪一邊歌唱,一邊沖向高空去迎接那雷聲。(高爾基《海燕》)
每條嶺都是那么的溫柔,雖然下自山腳,上至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林木,可是誰也不孤峰突起,盛氣凌人。(老舍《大興安嶺》)
錄音機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聲,不唱了。(王蒙《春之聲》)
上面這些例句中,把"波浪"、"嶺"、"錄音機"等非生物當作人來描寫,賦予它們一些人的動作和思想感情。
2、把有生物擬人化。例如:
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兒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鳥兒將巢安放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朱自清《春》)
青蛙唱著戀歌,嫩蒲的香味散在晚春的暖氣里。(老舍《月牙兒》)
上面這些例句中,把"油蛉"、"蟋蟀"、"鳥兒"、"青蛙"等有生物當作人來描寫,賦予它們一些人的動作和思想感情。
3、把抽象概念擬人化。例如:
資本就是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滲透著血污來到世間的。(馬克思《資本論》)
這里叫教條主義休息,有些同志卻叫它起來。(毛澤東《反對黨八股》)
玻璃窗上的冰花已給太陽曬化了,窗外的積雪還是厚厚地蓋在地上,對面的屋頂也是白皚皚的。冬天全沒有離開大地的意思,好像要長久賴下去似的。(艾鞠《屋里的春天》)
上面這些例句,把"資本"、"教條主義"、"冬天"等抽象概念當作人來描寫,賦予它們一些人的動作和思想感情。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