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將育雛舍清理干凈,鋪上墊草進行第一次消毒,到進雛鵝前一天再用百毒殺消毒液噴灑消毒。剛出殼的鵝溫度是第一關,要根據氣候環境的變化,仔細的調節溫度,3天內要保持在28~32℃之間,以后每周要下降2~3℃,要保持在25~28℃,溫暖季節也可以在地面舍飼加墊料自溫育雛。
定時飼喂5~6次/天,3周后可以自由采食堆飼,自由飲水。
鵝瘟是雛鵝最易感染的病毒,常是突然發病,死亡率較高,最多達90%,40日令發病率最高。預防方法是出殼24h內注射疫苗。做好雛鵝的免疫接種是關鍵措施,保證有足夠的母源抗體保護雛鵝的生長,是最簡單的也是最好的效果。
擴展資料
雛鵝飼養應注意的事項:
(1)飼喂做到定時、定量,少喂勤添。由于雛鵝體重輕,身體弱小,食量少,消化機能未健全,故15日齡內以喂八成飽為宜,切忌時饑時飽,防止引起消化障礙。初生雛鵝按飲水(用25℃溫開水,忌用冷開水)~喂料一喂青料方式進行。
精料變化必須由熟到生、由濕到干、由軟到硬。碎米由浸泡到浸水到不浸水,配合料由濕到干,米飯由熟到生,使鵝有一個鍛煉適應的過程。更換飼養場所最初幾天內禁止更換飼料,待適應新的環境后可逐漸更換飼料。
(2)開始飼喂青綠飼料時應細嫩多汁,以菜葉、萵苣葉最佳,洗凈晾干后切成細絲狀。
(3)飼料必須清潔新鮮。凡是腐敗變質的飼料,不能用來喂鵝,否則會引起腸炎、消化不良或其他疾病,嚴重者會引起死亡。
(4)潮口時間多在出殼后24h左右進行。初產蛋所孵的雛鵝,以出殼后36h開食為宜,經產蛋所孵的雛鵝,可在出殼后24h內開食;體型大,健狀的雛鵝,可適當提早開食;體型小,孱弱者,應適當延遲開食時間。開食時間為1h。
(5)注意補給礦物質。礦物質對于雛鵝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骨骼的生長,防止軟骨病發生,故應在飼料中加入2%~3%的骨粉或蛋殼粉、貝殼粉以及0.5%的食鹽。如舍飼時,還應在舍內設置沙盆放上沙粒,讓其自由采食。沙粒如同牙齒,起到機械磨碎食物的作用。
(6)喂飼時注意采食情況,若個別體弱雛鵝采食較慢時,應分開飼養,以達到雛鵝生長發育的整齊。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