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蛇在自然環境中,隨時都能發現運動中的獵物。一旦發現,就會產生強烈的捕捉沖動,所以經常捕捉自己的尾巴。
2、受驚擾時,身體蜷成一環形,將頭蜷在中央,然后把尾豎起,顯示紅或黃色的腹部,以冒充更可怕的頭。
3、蛇吃尾巴行為最常見的解釋是壓力和躁動導致的。如果這條蛇是被當作寵物關養起來,這種行為就有可能發生,而在野外很難發生。
擴展資料:
生活習性:
蛇是一種體溫隨氣溫而變的變溫動物,因為蛇本身沒有完善的體溫調節機制來產生和維持恒定的體溫。蛇類活動的最適溫度是20~30℃,在這適宜范圍內蛇的生長速度也隨氣溫上升而直線上升。
例如有一項研究結果是,在18℃、23℃、28℃溫度下,眼鏡蛇成蛇月增重量分別是64.7、72.7、94.3克(幼蛇相差更大)。但超過35℃左右就會厭食、生病,40~45℃以上迅速死亡。空氣濕度對蛇類也有很大影響,一般以50~70%為宜。
過低(例如北方春旱期)則因水分蒸發過快不利于蛻皮(尤其是孕蛇),影響它繼續生長,甚至造成死亡。“蛇過道,大雨到”,也是因為雨前氣壓低、濕度大,蛇感到不適到處亂跑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