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血樹有哪些品種?
龍血樹有哪些品種?
劍葉龍血樹;在云南省分布的生態區多為懸崖絕壁的石灰巖地區陽坡,垂直分布區為海拔800~1700m,常見于山勢險峻、坡度較陡的石縫間。云南金平、勐臘、景洪、思茅、普洱、景谷、孟連、滄源、鎮康、耿馬等地通稱為巖棕;基諾族稱雅波德,傣族稱埋嘎篩,愛伲族稱來篩等;廣西稱為山海帶。
導讀劍葉龍血樹;在云南省分布的生態區多為懸崖絕壁的石灰巖地區陽坡,垂直分布區為海拔800~1700m,常見于山勢險峻、坡度較陡的石縫間。云南金平、勐臘、景洪、思茅、普洱、景谷、孟連、滄源、鎮康、耿馬等地通稱為巖棕;基諾族稱雅波德,傣族稱埋嘎篩,愛伲族稱來篩等;廣西稱為山海帶。
![](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130/wz/18295845052.jpg)
龍血樹屬植物共約150余種,產于東半球熱帶地區,中國產約8種。公認國產龍血竭的資源植物為劍葉龍血樹,其拉丁學名被鑒定為D.cochinchinensis(Lour.)S.C.Chen(又稱交趾龍血樹)。1985~1990年的中藥資源普查中,在思茅的景谷等縣中發現了大面積的龍血樹純林。劍葉龍血樹在云南省分布的生態區多為懸崖絕壁的石灰巖地區陽坡,垂直分布區為海拔800~1700m,常見于山勢險峻、坡度較陡的石縫間。云南金平、勐臘、景洪、思茅、普洱、景谷、孟連、滄源、鎮康、耿馬等地通稱為巖棕;基諾族稱雅波德,傣族稱埋嘎篩,愛伲族稱來篩等;廣西稱為山海帶。劍葉龍血樹為長綠喬木狀植物,莖高可達5-15米。莖粗大,分枝多,樹皮灰白色,光滑,老干皮部灰褐色,片狀剝落,幼枝有環狀葉痕。葉聚生在莖、分枝或小枝頂端,互相套迭,劍形,薄革質,長50-00厘米,寬2-5厘米,向基部略變窄而后擴大,抱莖,無柄。圓錐花序長40厘米以上,花序軸密生乳突狀短柔毛,幼嫩時更甚;花每2-5朵簇生,乳白色;花梗長3-6毫米,關節位于近頂端;花被片長6-8毫米,下部約1/4-1/5合生;花絲扁平,寬約0.6毫米,上部有紅棕色疣點;花藥長約1.2毫米;花柱細長。漿果直徑約8-12毫米,桔黃色,具1-3顆種子。花期3月,果期7-8月。本種在葉基部和莖、枝受傷處常溢出少量紅棕色液汁,花序軸密生乳突狀短柔毛,很容易識別。海南龍血樹(小花龍血樹)DracaenacambodianaPierreexGagnep,百合科Liliaceae,喬木狀,高3~4m,莖不分枝或分枝,樹皮帶灰褐色,幼枝有密環狀葉痕。葉聚生于莖、枝頂端,幾乎互相套迭,劍形,薄革質,長達70厘米,寬1.5-3厘米,向基部略變窄而后擴大,抱莖,無柄。圓錐花序長在30厘米以上;花序軸無毛或近無毛;花每3-7朵簇生,綠白色或淡黃色;花梗長5-7毫米,關節位于上部1/3處;花被片長6-7毫米,下部約1/4-1/5合生成短筒;花絲扁平,寬約0.5毫米,無紅棕色疣點;花藥長約1.2毫米;花柱稍短于子房。漿果直徑約1厘米。花期7月。分布于海南西南部,生于背風區的干燥砂土上,也分布于越南、柬埔寨。國家二級保護瀕危種。矮龍血樹小灌木狀,高不到1米,具粗厚的根。莖不分枝或有時稍分枝,有疏的環狀葉痕。葉生于莖上部或頂端,彼此有一定距離,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20-30厘米,寬6-8厘米,中脈稍明顯,有柄,柄長3-6厘米。總狀花序頂生,長約15厘米;花每1-3朵著生,據記載長約2厘米;花梗長3-4毫米,關節位于上部。漿果直徑10-13毫米,具1-3顆種子。花期不詳,果期8月。產云南南部(允景洪)。生于海拔1050米的密林下。也分布于孟加拉、印度至馬來西亞。長花龍血樹灌木狀,高1-3米。莖不分枝或稍分枝,有疏的環狀葉痕,皮灰色。葉生于莖上部或近頂端,彼此有一定距離,條狀倒披針形,長20-30(-45)厘米,寬1.5-3(-5.5)厘米,中脈在中部以下明顯,基部漸窄成柄狀,有時有明顯的柄,柄長2-6厘米。圓錐花序長30-50厘米;花序軸無毛;花每2-3朵簇生或單生,綠白色;花梗長7-8毫米,關節位于上部或近頂端;花被圓筒狀,長19-23毫米;花被片下部合生成筒,筒長7-8毫米,裂片長11-16毫米;花絲絲狀,花藥長2-3毫米;花柱長為子房的5-8倍。漿果直徑約8-12毫米,桔黃色,具1-2顆種子。花期3-5月,果期6-8月。產廣東(海南島)、臺灣(高雄、臺南)和云南(河口)。生于海拔較低的林中或灌叢下干燥的沙土上。東南亞廣泛分布。細枝龍血樹大灌木狀,高1-5米。莖常具許多分枝,分枝較細,具疏的環狀葉痕。葉生于分枝上部或近頂端,彼此有一定距離,狹橢圓狀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長10-15厘米,寬2-3厘米或更寬,中脈明顯,有柄,柄長1厘米。圓錐花序生于分枝頂端,較短,長在10厘米以下;花通常單生,據記載長可達2.2厘米;花梗長達1厘米,關節位于上部。產廣西南部,分布于東南亞,從越南至印度尼西亞都有。
龍血樹有哪些品種?
劍葉龍血樹;在云南省分布的生態區多為懸崖絕壁的石灰巖地區陽坡,垂直分布區為海拔800~1700m,常見于山勢險峻、坡度較陡的石縫間。云南金平、勐臘、景洪、思茅、普洱、景谷、孟連、滄源、鎮康、耿馬等地通稱為巖棕;基諾族稱雅波德,傣族稱埋嘎篩,愛伲族稱來篩等;廣西稱為山海帶。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