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甜玉米,黃色的那種。把水煮開后,再過20分鐘就可以吃了,
2、黏玉米的話,比甜玉米要煮的時間更長。大火把水燒開后,再煮30-40分鐘即可。
擴展資料1、按子拉形態(tài)與結構分類根據(jù)子粒有無稃殼、子粒形狀及胚乳性質,可將玉米分成9個類型。
(1)硬粒型:又稱燧石型,適應性強,耐瘠、早熟。果穗多呈錐型,子粒頂部呈圓形,由于胚乳外周是角質淀粉。故子粒外表透明,外皮具光澤,且堅硬,多為黃色。食味品質優(yōu)良,產(chǎn)量較低。、
(2)馬齒型:植株高大,耐肥水,產(chǎn)量高,成熟較遲。果穗呈筒形,子粒長大扁平,子粒的兩側為角質淀粉,中央和頂部為粉質淀粉,成熟時頂部粉質淀粉失水干燥較快,子粒頂端凹陷呈馬齒狀,故而得名。凹陷的程度取決于淀粉含量。食味品質不如硬粒型。
(3)粉質型:又名軟粒型,果穗及子粒形狀與硬粒型相似,但胚乳全由粉質淀粉組成,子粒乳白色,無光澤,是制造淀粉和釀造的優(yōu)良原料。
(4)甜質型:又稱甜玉米,植株矮小,果穗小。胚乳中含有較多的糖分及水分,成熟時因水分蒸散而種子皺縮,多為角質胚乳,堅硬呈半透明狀,多做蔬菜或制罐頭。
(5)甜粉型:子粒上部為甜質型角質胚乳,下部為粉質胚乳,世界上較為罕見。
(6)爆裂型:又名玉米麥,每株結穗較多,但果穗與子粒都小,子粒圓形,頂端突出,淀粉類型幾乎全為角質。遇熱時淀粉內的水分形成蒸氣而爆裂。
(7)蠟質型:又名糯質型。原產(chǎn)我國,果穗較小,子粒中胚乳幾乎全由支鏈淀粉構成,不透明,無光澤如蠟狀。支鏈淀粉遇碘液呈紅色反應。食用時粘性較大,故又稱粘玉米。
(8)有稃型:子粒為較長的稃殼所包被,故名。稃殼頂端有時有芒。有較強的自花不孕性,雄花序發(fā)達,子粒堅硬,脫粒困難。(9)半馬齒型:介于硬粒型與馬齒型之間,子粒頂端凹陷深度比馬齒型淺,角質胚乳較多。種皮較厚,產(chǎn)量較高。?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