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薈可以放在室外養(yǎng)殖。蘆薈喜光,但最好還是把這個放在陽光不是很強烈的地方。
蘆薈的養(yǎng)殖最佳條件
1、土壤:蘆薈以透水透氣性能好,有機質(zhì)含量高,pH值在6.5—7.2。
2、光照:喜光,耐半陰,忌陽光直射和過度蔭蔽。
3、溫度:適宜生長環(huán)境溫度為20—30℃,夜間最佳溫度為14—17℃。低于10℃基本停止生長,低于0℃蘆薈葉肉受凍全部萎蔫死亡。
4、水份:蘆薈有較強的抗旱能力,離土的蘆薈能干放數(shù)月不死。蘆薈生長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但不耐澇。
5、生態(tài)環(huán)境:蘆薈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空氣、水體、土壤等)不能受污染,注意通風。
6、蘆薈不僅需要氮磷鉀,還需要一些微量元素。為保證蘆薈是綠色天然植物,要盡量使用發(fā)酵的有機肥,餅肥、雞糞、堆肥。蚯蚓糞肥更適合種植蘆薈。
蘆薈一般都是采用幼苗分株移栽或扦插等技術(shù)進行無性繁殖的。無性繁殖速度快,可以穩(wěn)定保持品種的優(yōu)良特征。
擴展資料
蘆薈的繁殖方法
分生繁殖是蘆薈的主要繁殖方法。將蘆薈幼株從母體分離出來,另行栽植,形成獨立生活的蘆薈新植株。分生繁殖在蘆薈整個生長期中都可進行,但以春秋兩季作分生繁殖時溫度條件最為適宜。春秋分生繁殖的蘆薈新苗返青較快,易成活,只要土床保持良好的通氣透水狀態(tài),蘆薈分生苗很快可以恢復生長。
在分生繁殖過程中,具體操作可采用兩種方法。一種是將由蘆薈莖基或根部的吸芽長成的,帶有幼根的幼株直接從母體剝離下來,然后移栽到苗圃或生產(chǎn)田中。另一種方法是用分株刀具將母株萌發(fā)出的幼苗與母株分離,但不要撥出來,仍讓幼苗留在原位,使其生長一股時間(一般半個月左右),形成獨立的根系,達到完全自養(yǎng)狀態(tài),再將幼苗作帶土移栽,定植在大田中,及時澆一遍定植水。如果蘆薈幼苗彩切離,再帶土移栽的方法,基本上無“緩苗期”。蘆薈幼苗生長快,在春夏秋季都可以隨時進行,但比較費時間。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蘆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