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鳥蛋中卵黃(蛋黃)才是真的卵細胞包括三部分:
1、卵黃膜:卵黃表面有一層很薄的膜,叫卵黃膜,即是細胞膜。
2、卵黃:卵黃一般分層,由黃卵黃與白卵黃以同心圓形成相間排列組成,中間有卵黃心,以卵黃心頸與胚盤相連,沿鳥蛋長軸,卵黃的兩端由濃稠的蛋白質組成卵黃系帶,它使卵細胞維持在蛋白中心,起著緩沖作用,防止卵的震蕩,有利于卵的孵化。
3、胚盤:卵黃上有一個白色的小圓盤(就是在蛋黃上看到的小白點),這是由細胞核與一部分細胞質組成,這就是胚盤。如果是受精卵,胚盤在適宜的條件下就能孵化出雛鳥。
所有哺乳類在出生時,卵巢內已經有未成熟的卵細胞存在,而且在出生后卵子數目不會增加。卵子和精子結合受精便形成受精卵,即一個新生命的開始。一些動物(例如鳥類)是進行體內受精的,而另一些動物(例如大部份的魚類)則是進行體外受精。
對人類的繁衍而言,必不可少的要數卵子了。卵子是人體最大的細胞,也是女性獨有的細胞,是產生新生命的母細胞。
擴展資料:
卵子運行的主要環節是輸卵管傘端的作用。根據一些動物體內的直接觀察,排卵后卵子并不在腹腔內游走很長的距離。由于輸卵管肌肉、系膜及卵巢固有韌帶的收縮活動相互配合,使輸卵管傘端與卵巢排卵部位非常接近。
在人類,手術時也經常見到雙側輸卵管繞向子宮后方,估計人的輸卵管捕獲卵子的功能與哺乳動物可能相似。
卵子進入輸卵管主要是由于輸卵管傘端的撿拾作用。人們在直視下觀察,發現排卵的卵泡并非暴力破裂把卵子沖入腹腔,而是卵泡液帶著卵丘細胞的次級卵母細胞經排卵點緩慢流出。
排卵后由于孕激素的作用,輸卵管傘端廣泛分散、充血,輸卵管收縮強度增加,加上傘端離排卵點很近以及傘端大量纖毛的擺動,幾分鐘內卵子就被迅速送至壺腹部。
輸卵管液在輸卵管的狹部流速比較快,而在壺腹部的流速則很慢,便于卵子在壺腹部停留,并在此處受精。卵子從卵巢排出后,15~18小時之內受精效果最好,如果24小時內未受精則開始變性。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卵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