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尾草根莖葉的特征如下:
根為須狀,高大植株具支持根。稈直立或基部膝曲,高10-100厘米,基部徑達3-7毫米。葉鞘松弛,無毛或疏具柔毛或疣毛,邊緣具較長的密綿毛狀纖毛;葉片扁平,長三角狀狹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先端長漸尖或漸尖。
葉鞘松弛,無毛或疏具柔毛或疣毛,邊緣具較長的密綿毛狀纖毛;有祛風明目,清熱利尿的作用。
狗尾草為一年生晚春性雜草。以種子繁殖,一般4月中旬至5月份種子發芽出苗,發芽適溫為15-30℃,5月上、中旬大發生高峰期,8-10月份為結實期。種子可借風、流水與糞肥傳播,經越冬休眠后萌發。
擴展資料:
生長習性:
狗尾巴草生于海拔4000米以下的荒野、道旁,為旱地作物常見的一種雜草。狗尾巴草種子發芽適宜溫度為15~30℃。種子借風、灌溉澆水及收獲物進行傳播。種子經越冬休眠后萌發。適生性強,耐旱耐貧瘠,酸性或堿性土壤均可生長。生于農田、路邊、荒地。
分布情況:
產中國各地;生于荒野、道旁,為旱地作物常見的一種雜草。原產歐亞大陸的溫帶和暖溫帶地區,現廣布于全世界的溫帶和亞熱帶地區。其稈、葉可作飼料,也可入藥,治癰瘀、面癬;全草加水煮沸20分鐘后,濾出液可噴殺菜蟲;小穗可提煉糠醛。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狗尾草
百度百科-狗尾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