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溫度
播種的馬鈴薯塊莖在地面下10厘米深的土溫達7度~8度,幼芽即可生長,10度~20度時幼芽茁壯成長并很快出土。
植株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為21度左右,于42度高溫下,莖葉停止生長,氣溫在-1.5時,莖部受凍害,-3度時莖葉全部枯死。開花最適溫度為15度到17度,低于5度或高于38度則不開花。
2、水分
馬鈴薯生長過程中必須供給足夠的水分才能獲得高產。馬鈴薯的需水量與環境條件的關系密切而復雜。特別是與馬鈴薯葉片的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植株所處的氣候條件、土壤類型、土壤中有機質含量、施用的肥料種類與數量以及田間管理、種植的品種等,都有很大關系。
研究結果表明、馬鈴薯植株每制造1公斤干物質約消耗水708升。
3、田間管理?
當苗長3~5片葉時注意防治蚜蟲。顯蕾初期和盛花期各追肥1次,一般施瑞毒霉500倍液加尿素或磷酸二氫鉀1%加膨大素。薯塊膨大期注意加強田間灌水,以提高產量。
4、及時收獲?
6月中旬土豆品質最佳,應及時收獲。
5、病蟲害防治
土豆的病害主要是晚疫病,防治措施,首先,嚴格檢疫,不從病區調種;第二,要做好種薯處理,實行整薯整種,需要切塊的,要注意切刀消毒;
第三,在生長期,如發現有晚疫病發病植株,應及時噴藥防治,可用50%的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或25%瑞毒霉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進行防治。每7天1次,連噴3--4次。
土豆的蟲害主要是蚜蟲、28星瓢蟲和地下害蟲,主要防治方法有:蚜蟲防治用40%氧化樂果800倍液或10%蚜虱一遍凈(蚍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進行防治;28星瓢蟲用80%敵百蟲500倍液或樂果1000倍液噴霧防治,發現成蟲即開始防治;
地下害蟲主要是螻蛄、蠐螬和地老虎,用80%敵百蟲可濕性粉劑500克加水溶化后和炒熟的棉仔餅或菜仔餅或麥麩20公斤拌勻作毒餌,于傍晚撒在幼苗根的附近地面誘殺,或用辛硫磷顆粒劑812粉,隨播種施入土壤進行防治。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