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棉墊蚧蟲,歐洲扁蠣,陸地蝸牛等等。
1,棉墊蚧蟲
這種蚧蟲因身上長著棉墊狀鱗片而得名,它們一直危害著加利福尼亞的果園。后來人們引進了它的天敵——澳大利亞瓢蟲,才有效地控制了它們。
這種昆蟲不存在交配問題,因為它們是自體交配的——這種交配方式即便是在雌雄同體的動物中也是不尋常的。對于這種昆蟲,我們很難稱它是雄性或雌性,因為它是雄性的,同時又是雌性的。
2,歐洲扁蠣這種軟軟的小生物是最最典型的兩性動物,它們輪流擔任兩性角色:先是雄性,然后是雌性。它們之所以能這樣做是因為體內長著雌雄兩種生殖器官,這種雄-雌交替的過程稱之為"節奏性連續雌雄同體"。
生活在英國周圍的扁蠣,它們年復一年地輪流擔任兩性角色;然而生活在較為溫暖的地中海中的扁蠣,卻能在同一季節里同時承擔雌雄兩種角色。這種歐洲扁蠣長著十分堅硬的外殼,不易受到攻擊。它們只在滿月或新月后交配,與其說是由于春潮還不如說是春天困倦感的緣故。
3,陸地蝸牛
這種常見動物也是雌雄同體生物,其交配過程充滿著激情與獨特的浪漫情調。冬天時,蝸牛在地下打洞,并使自己鉆入堅硬的殼內。
春天來臨時,它養足了精神,渴望伴侶。蝸牛的雄性生殖器官中包括一只裝滿"愛情之箭"的小囊它可以隨時發射這種細細的骨質導彈。當兩只情意綿綿的蝸牛擁抱在一起時,它們就將箭射入對方體內,以完成互相交換精子的過程。
4,肝蛭
肝蛭這種寄生蟲也是雌雄同體生物,它們的卵孵化成幼蟲后,這種幼蟲可以不經交配再產卵。這樣,一粒肝蛭卵最后可以成為千萬條肝蛭。
肝蛭主要寄生在家畜身上,如牛和羊。當牛羊飲用了受污染的水后,它們就來到這些家畜的體內,準確地朝肝部前進,最后舒舒服服地在那里定居下來。
5,海鱸
海鱸是一種滋味十分鮮美的魚,它也經歷著完全變性過程——從成熟的雌性變為成熟的雄性。這一變性過程通常是在海鱸5歲時進行的。海鱸有一種亞種,叫做"帶狀沙魚",它們盛產于佛羅里達水域,這種魚能夠自體受精。
擴展資料:
雌雄同體(hermaphroditism)是雌雄異體現象的反義詞。即在一個生物體中雌、雄性狀都明顯的現象。
雌雄同體是指動物同時具有具有兩性腺體。通常僅指正常的現象而言,與間性和雌雄鑲嵌現象等現象是不同的。植物也有雌雄同體現象。
產生兩種類型的配子,即精子與卵子,不一定就意味著存在兩種完全相反的性別。實際上卵子和精子這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殖細胞,都可能由同一個個體產生。
在正常的雌雄同體的物種中就有這種情況發生;而在植物當中普遍存在雌雄同體的物種,在環節動物門的蠕蟲和軟體動物之類的低等動物那里,也可以發現這種情形。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雌雄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