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是群居動物。通常會聚集在地勢高燥處的洞穴里或者是樹洞里越冬,這樣可以使溫度升高幾度,并且能減少蛇體內的水分散失。這個在野外聚集了大量蛇的地方,通常稱之為“蛇窩”。通過群居可以保溫和維持蛇體濕潤,對提高成活率與繁殖均有益處。
蛇的活動溫度是10?35℃。春天來臨時,當環境中的氣溫逐漸上升到10℃以上時,蛇會漸漸從冬眠中蘇醒過來,隨著溫度的進一步提高,它們的活性也日益旺盛,開始攝食、交配、生長發育等。
在適溫范圍內,溫度越高,蛇的新陳代謝越快,它的活動頻率,也就越強。在溫度過低或過高時,蛇便會鉆入洞穴中冬眠或夏眠,因此蛇類有冬蟄春出、夏秋活躍的習性。
擴展資料
雖然地球上除南北極以外都有蛇的分布,但喜暖的蛇卻絕大部份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溫帶和寒帶地區蛇的數量和種類都很少。在我國,最怕寒的眼鏡蛇,只分布在長江以南地區,以華南為最多。
而適應較低溫度的蝮蛇主要在北方,長江以南很少,華南基本沒有。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著名的《捕蛇者說》,就是寫的亞熱帶的湖南永州(今零陵)的毒蛇。
200多種中國蛇類中,約有四分之一為僅分布于中國的特有物種。這些蛇廣泛分布于中國全境,但主要分布于長江以南的東洋界,表現出由北到南物種數量逐漸增多的分布趨勢和特點。
其中以福建省、云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分布的種類最多(85~100余種),其次為廣東、貴州、湖南、四川、海南、安徽和浙江等省(60~76種);而古北界種類較少(<30種),其中青海、新疆、內蒙古和黑龍江省最少(4~10種)。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