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都是草食動物。
盡管白犀牛和黑犀牛都以非洲大草原的牧草為食,但它們的飲食方法卻大相徑庭。白犀牛的上唇很寬,可以吃矮小的草;而黑犀牛的唇比較突出,能采集嫩枝再用前臼齒咬斷。正是由于這兩種犀牛的飲食方法有區別,它們才可以共同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
印度犀牛除了以草為主食,還吃一些水果、樹葉、樹枝和稻米。爪哇犀牛吃小樹苗,矮灌木和水果。蘇門答拉犀牛主要在晚間進食,它們吃藤條、嫩枝和水果。
擴展資料:
犀牛種群現狀:
全世界有25000多只犀牛生活在非洲及亞洲的野外,2000多只在動物園養殖。現存的5種犀牛中,有2種處于幾近滅絕的邊緣,其余3種也處在受威脅狀態。
犀牛的最大威脅是人類。由于國際市場還是對犀牛角有所需求,盜獵者因此可獲得非常高的經濟利益。在中國、韓國和一些東亞國家,犀牛角被制成傳統藥材。阿拉伯國家把犀牛角看作社會級別的象征;在也門和阿曼,犀牛角被用來制作儀式上使用的匕首手柄。
在整個20世紀80年代,許多盜獵者為了利益不惜任何手段,黑犀牛的數量因此而銳減。從1981到1987年,95%的坦桑尼亞黑犀牛倒在了盜獵者的槍下,數量從3000減到100只。由于市場日漸興旺,犀牛總是會處于盜獵的威脅之下。由于人口的增長,犀牛的棲息地日益縮小。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犀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