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蛇藤又名麒麟竭,藤本,長達10-20m,莖粗2~4cm。羽狀復互生;小葉條狀披針形,長達30cm,寬約3cm,葉脈平行3出;葉柄和軸疏生小刺。肉穗花序,雌雄異株,花黃色;花被片6,2輪;雄蕊6;柱頭3深裂。
小葉為線狀披針形,上有3條縱行的脈。果實卵球形,外有光亮的黃色鱗片。它通常纏繞在其他樹木上。它的莖可以長達10余米。
如果把它砍斷或切開一個口子,“血”一樣的樹脂流出來,干后凝結成血塊狀的東西,這是很珍貴的中藥,稱之為“血竭”或“麒麟竭”。
擴展資料:主產(chǎn)于印尼、馬來西亞、伊朗等國,我國廣東、臺灣等地亦有種植。采集果實,置蒸籠內蒸,使樹脂滲出;或將樹干砍破,使樹脂自然滲出,凝固而成。
生長適宜溫度18-20℃,溫度超過35℃時葉片發(fā)黃,生長停止。因此,在夏季炎熱時應進行遮蔭,或放在疏萌處,避免烈日暴曬。
在室外,除避免強陽光暴曬外,每天需要有3-4小時的陽光直射,光照充足才能保持葉色的艷麗,如果光照不足,通風不良,長期放在陰暗地方,植株會節(jié)間伸長,生長越來越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