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經滅絕的動物有:
一、臺灣云豹
臺灣云豹(拉丁學名:Neofelisnebulosabrachyurus),屬于臺灣特有亞種的貓科動物,也是臺灣島上最大型的野生動物之一。云豹全身淡灰褐色,身體兩側約有6個云狀的暗色斑紋,這也是它之所以叫云豹的原因。
二、中國犀牛
中國犀牛是生長在中國的三種犀牛(印度犀、蘇門犀、爪哇犀)的種群統稱,一般體長在2.1-2.8米,高1.1-1.5米,重1噸。曾廣泛分布在中國的華中地區和華南地區,棲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緣山地地區。皮膚有又硬又黑呈深灰帶紫色,上面附有鉚釘狀的小結節。
三、蒙古野馬
普氏野馬(學名:Equusferus、Equusferus?ssp.przewalskii):體長約210厘米,肩高約110厘米,尾長90厘米,體重350千克。頭部長大,頸粗,耳比驢短,蹄寬圓。
外形似家馬,但額部無長毛,頸鬃短而直立。夏毛淺棕色,兩側及四肢內側色淡,腹部乳黃色;冬毛略長而粗,色變淺,兩頰有赤褐色長毛。
四、直隸獼猴
直隸獼猴曾是中國分布最北的靈長類動物(20世紀80年代滅絕),北緯40度40分的河北霧靈山便是作為獼猴分布北限設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直隸獼猴是1870年由法國動物學家米勒·愛德華鑒別命名的。霧靈山地區曾因是皇家的風水地,長期禁伐禁獵,許多物種得以保存。
五、中國豚鹿
豚鹿(學名:Axisporcinus)也叫蘆蒿鹿,體形中等,但較為粗壯,四肢較短,顯得矮胖,臀部鈍圓且較低,姿態象豬,因而得名。雄性豚鹿長著細長的三叉角,全身淡褐色,生活在沿河兩岸的濕地。
晝伏夜出,既善穿越灌草叢,也能跳躍障礙。多單獨活動,在發情交配期臨時集成小群。喜歡吃燒荒后再生的嫩草,也吃蘆葦葉和其他水生的植物,偶爾偷食大豆、玉米苗和瓜類等作物。野生豚鹿分布于孟加拉國,不丹,柬埔寨,印度,尼泊爾和巴基斯坦。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臺灣云豹
百度百科—中國犀牛
百度百科—蒙古野馬
百度百科—直隸獼猴
百度百科—中國豚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