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鳴驚人?
yīmíngjīngrén
釋義:意思是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
【注音】ㄧㄇㄧㄥ_ㄐㄧㄥㄖㄣ_
【色彩】褒義
【結構】主謂式
【用法】作主語、謂語、賓語、定語;也用于國家、集體
【近義詞】一舉成名、一炮而紅、一步登天、名滿天下、不同凡響
【反義詞】屢試不第、出師不利、身敗名裂、臭名遠揚、丟人現眼、寂寂無聞、沒沒無聞、默默無聞
【成語正音】一,不能讀作“yì”。
【成語辨形】鳴,不能寫作“嗚”。
【英語】toamazetheworldwithasinglebrilliantfeat;tobecomefamousovernight;(Br)tosettheworldonfire;(Am)tozipacrossthehorizon;surprisethepeoplewithone'sfirstsuccess2.blockbusting
【日語】平凡(へいぼん)だと思(おも)われていた者(もの)が突然(とつぜん)目(め)ざましい成果(せいか)を上(あ)げる
【俄語】спервыхжешаговпотрястисвоимиуспехами
【德語】miteinemErfolgdieWeltüberraschen
【法語】sefairesoudainremarquer
1.《韓非子·喻老》:“三年不飛,飛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
2.西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3.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四部:“馮玉祥想一鳴驚人,他來提一個大家可以接受的公式”。
4.郭沫若《革命春秋·創造十年續篇》:“一鳴驚人,實在是出乎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