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壁虎的尾巴的作用:保護作用。
壁虎在受到驚嚇或者當你去捕捉它的時候,只要一碰到它,它的尾巴就會立即折斷,壁虎也就乘機逃跑了。這種現象,在動物學上叫做“自割”,也稱為“自切”、“自殘”和“自截”。
因為折斷的一段尾巴里有許多神經,它離開身體以后,神經并沒有馬上失去作用,所以還會擺動,起了嚇唬作用,有時能夠達到自衛的目的。
擴展資料:
壁虎斷了尾巴過些天還會長出新的尾巴,但與原來的尾巴相比,顯得短而粗,壁虎的尾巴能再生是因為壁虎身體里有一種激素,這種激素能再生尾巴。
壁虎尾巴上有固定的斷裂處,斷裂處不像其他部位那樣緊密連接,而是靠一些軟骨和膠原串聯。至于為何斷掉后仍會跳躍,是因為尾巴上有眾多神經所導致的。
當壁虎尾巴斷了的時候,它就會分泌出這種激素使尾巴長出來,使自殘面的傷口很快就會愈合,形成一個尾芽基,經過一段細胞分裂增長時期,然后轉入形成鱗片的分化階段,最后長出一條嶄新的再生尾,當尾巴長好了之后,就會停止分泌。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壁虎
參考資料來源:鳳凰網-小壁虎吃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