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蘿原產巴西、阿根廷及巴拉圭一帶干燥的熱帶山地,但未發現真正的野生。大概在公元1600年以前傳至中美和南美北部栽培。由于菠蘿的芽苗較耐貯運,因而在短期內,即迅速傳入世界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16世紀末至17世紀之間,傳入中國南部各地區。世界約有61個國家和地區有栽培。除中國外,以泰國、美國、巴西、墨西哥、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栽培較多。
中國菠蘿栽培主要集中在臺灣、廣東、廣西、福建、海南等省,云南、貴州南部也有少量栽培,已有400多年的歷史。臺灣菠蘿主產區在臺南、臺中及高雄一帶。
廣東省菠蘿栽培面積較大,產量較多,產地集中在汕頭、湛江、江門等地區及廣州市郊。廣西主產區在南寧、武鳴、邕寧、寧明、博白等縣市。
擴展資料:生活習性
性喜溫暖,在年平均24-27(生長最適宜,15-40℃范圍均能生長,15℃以下生長緩慢,10℃以下基本停止生長,5℃是受寒害臨界溫度。
栽植深度一般以不超過芽長的1/5為宜。插后放遮蔭處,保持盆土偏干些為好。在22~24℃的溫度下約經1個月后便可生根。根生長適溫為29-31℃,低于5℃或高于43℃即停止生長;
根3月開始生長,并隨溫度的升高而迅速生長。5月下旬至7月生長達最高峰,10月以后又趨緩慢,12月至翌年2月近地表根系因寒冷與干旱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