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是維管植物營養器官之一。其功能是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并有蒸騰作用,提供根系從外界吸收水和礦質營養的動力。有葉片、葉柄和托葉三部分的稱“完全葉”,如缺葉柄或托葉的稱“不完全葉”;又分單葉和復葉。
1、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的實質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貯藏能量的葡萄糖(進一步形成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呼吸作用的過程與光合作用恰好相反,其實質是:植物吸收空氣中的氧氣,將有機物(淀粉或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植物生長所需的能量。
2、蒸騰作用
植物吸入體內的水分,只有1%是真正用于各種生理過程和保留在植物體內的,而99%的水分卻被蒸騰作用消耗掉了。蒸騰作用是植物吸收水分和使水分在體內運輸的主要動力、高大的樹木,如果沒有蒸騰作用的拉力,水分是不可能到達冠部的。
蒸騰作用還促進了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無機鹽,以及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運輸。還有蒸騰作用可以降低葉面溫度。在夏天的中午,如果沒有蒸騰作用將熱能消散,只需幾分鐘就會將植物燒死。強烈的蒸騰作用可以使植物免受烈日灼傷。有些植物的葉還有貯藏營養物質和繁殖的作用。
擴展資料葉對外界及人類的作用:
1、調節氣候,凈化空氣。
隨著工農業的發展,在生產過程中排出大量的有害氣體,如二氧化硫、氟化氫等。這些有害氣體,有些植物的葉子能夠吸收。如夾竹桃的葉子,在污染區,每天能吸收0.069克的硫。泡桐、梧桐、黃楊樹等吸收氟化氫的能力很強,還可吸收氯。這些植物的葉子是大自然空氣的凈化器。
2、防治噪音。
據測定,一條40米寬的林帶,可以把噪音減低10-15分貝,30米寬的林帶可以減低6-8分貝,城市公園里的成片樹木作用更大,可減少26-43分貝。綠化的街道,枝葉繁茂,可以減少噪音8-10分貝。
3、可做飲料,可做飼料,可加工成藥材。
4、檢驗大氣污染。
粉塵是主要的物理性大氣污染物。綠色植物都帶有滯塵的作用,但其滯塵量的大小與樹種、林帶寬度、種植狀況和氣象條件有關。氣候條件也是影響植物吸收污染物的關鍵因素,植物在春季和秋季吸收能力較強,不同植物對不同污染物吸收能力有較大的差異。
5、建筑學上的仿生利用。
6、預報氣象,預報地震。
滴水觀音花在下雨之前會滴水。這就是預報氣象。地震,樹葉會不尋常地掉落,這就是預報地震。
7、作為書寫紙張,作為工藝材料。
8、為人類提供食物和能源。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葉(植物的六大器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