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表顏色不同
幼鳥呈現灰色,成鳥頂冠,額頭,臉頰和喉嚨淺黃綠色,眼睛后面有藍眼紋,枕和后頸藍灰色,翕灰綠色,上背部和小覆羽至翼肩灰褐色,下背部,臀部,小覆羽和腋羽深鈷藍色,初級和次級覆羽深藍色,次級覆羽外側的羽毛和初級飛羽內側羽毛深藍色。
2、下體顏色不同
幼鳥下體蒼白,成鳥下體綠色,側面和胸部兩側灰色。
擴展資料:
太平洋鸚哥主要棲息在干燥的林地,如荊棘灌木叢、落葉性森林、香蕉與芒果園等從海平線至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區。
繁殖期外通常4~10只左右成群活動,在覓食區有時也會聚集數百只,筑巢于樹洞里,通常在1~5月間進入繁殖季,窩卵數約4~6枚,有時一次連續扶養兩窩。
人工繁殖難度不高,建議成對分開繁殖,全年都可繁殖,通常一窩產4~6顆卵,孵化期20~22天,羽毛長成需4~5星期,幼鳥約于10個月后就成熟了,但是至少等到它們近2歲時再繁殖會比較理想。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太平洋鸚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