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喜高溫蔭濕,多棲息在池塘邊沿近水處的草叢中,特別喜歡棲息在池塘坑邊被水的波浪擊拍而成的半干半濕的土穴中,往往下半身浸去水中,頭部露出水面,頭向外。牛蛙鳴叫聲酷似黃牛,聽到牛蛙叫聲,可預知產卵期即將來臨,產卵期過后即停止鳴叫。
1,牛蛙的長得快,牛蛙到5-7月開始產卵,產卵的最適水溫為24-28℃,產卵時間為10-30分鐘,產卵量隨母蛙袋子個體大小而異,一般產卵為數千至5萬粒。產卵后30分鐘即應采撈,采撈卵塊時,人要站在水中,用剪刀將卵塊周圍和卵塊下邊與其相連的雜草全部剪斷,用采卵器將卵塊搬運至孵化池進行孵化。孵化池要求50-60厘米深的水體,面積1.2-2平方米,每平方米孵6000粒卵為宜。卵的孵化,水溫要求20-30℃,水的pH值為7-7.5;重金屬離子含量不得超過飲用水標準。孵化過程中不要驚動水體,灌水要防止流量與高度不宜過大,池上搭蔭棚防暴曬和暴雨。
2,商品蛙的養殖:飼養場地要選擇水源充足,干旱不干涸,洪水不泛濫,樹蔭多的地方,以潮濕、溫暖背陽的地方和雜草叢生地較好,面積要根據養殖數量而定,可開塘養殖,也可開溝養殖,水深冬季要保持1-1.2米。
3,準備蛙飼料:
(1)養殖蚯蚓——在牛蛙池內的陸地,投入牛糞、爛水果、洗米水等,與土拌和,放進種蚯蚓,讓其繁殖。經一段時間養殖后,晚間蚯蚓出土活動,便可被牛蛙捕食。也可利用零星荒地,施足牛糞等以培養蚯蚓,每平方米可產成蚓5~7公斤;
(2)燈光誘蟲——在蛙池食臺上方,離水面23厘米處,吊掛30瓦的黑光燈或紫光燈,可誘落昆蟲、飛虱等,晚上牛蛙會聚集燈下捕食。此法在5~9月份效果最好,開燈應在太陽下山后至上半夜,下半夜多露水,昆蟲少,應關燈節省用電;
(3)養殖福壽螺——利用零星溝塘或建小池,也可在蛙池水中繁殖、養殖,在高溫季節每5~10天產一桃紅色卵塊,每一卵塊有卵1000粒左右,卵破膜孵出小螺便作牛蛙飼料;
(4)養蠶——利用房前屋后種桑養蠶,蠶生長快,一生只需20天左右,幼蠶可用來喂幼蛙,長到4.5~5齡,可用來喂成蛙;
(5)飼養黃粉蟲——黃粉蟲是牛蛙的最好飼料,易飼養,只需麥麩和青菜葉即可飼喂。但蟲子生長慢,必須擴大飼養量,方能保證飼料供應;
(6)誘蠅育蛆——在牛蛙養殖池上方30厘米處吊掛大口盆、托盤等,內放誘餌如廢畜肉、魚內臟等誘蠅育蛆,當蠅蛆爬離盆口掉入水中,便成了蛙的佳肴。也可建一小池,在池內放入豆腐渣,再投入洗米水等,在池面上加蓋,過若干天蛆蟲育成,就可投喂牛蛙;
(7)培養水蚤——水蚤俗稱“紅蟲”、“魚蟲”,是小蝌蚪的理想飼料。先將培養池中的水排干,清池消毒后,每平方米池內撒干雞糞、豆腐渣等各1千克(或其它畜禽肥料),最好經日光曝曬一周后,灌水40厘米,并放入水蚤種源,幾天后池水變綠,兩周后池水中即可繁殖出大量水蚤;
(8)利用下腳料——將肉聯廠、飯店屠宰下腳料消毒干凈、搗細,拌入混合飼料投喂。有繅絲廠的地方,可用蠶蛹作飼料,還可購買豬肺、牛肺,切碎投喂;
(9)捕捉小魚蝦——地處河道、湖泊或魚池附近的養殖點,可經常捕捉野雜魚、小蝦作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