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發現一個和鳥類親緣關系很近的恐龍新屬種——巨嵴彩虹龍。該發現為復原恐龍到鳥類的演化過程提供了多個重要信息,首次證實了對于飛行起源至關重要的不對稱飛羽毛在大約1.6億年前已經出現,且首先出現在尾部,而不像現代鳥類那樣在尾巴和翅膀上。巨嵴彩虹龍與此前報道的赫氏近鳥龍同屬近鳥龍類,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長羽毛恐龍,為羽毛的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同時,此次發現的巨嵴彩虹龍也是已知最早擁有彩虹色羽毛的恐龍。
巨嵴彩虹龍標本保存在兩塊對開的石板上,近乎完整的骨架周圍清晰地分布有羽毛印痕。科學家研究發現,與之前發現的近鳥龍一樣,巨嵴彩虹龍的前、后肢上也都附有長長的飛羽。但與之前發現不同,巨嵴彩虹龍前肢骨骼,比已知近鳥龍其他類群的相對短,而前肢附著的飛羽卻明顯長。這說明巨嵴彩虹龍采用了與近鳥龍其他類群不同的方式來增加翼面的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