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
通常情況下,大熊貓性情總是十分溫順,初次見人,常用前掌蒙面,或把頭低下,不露真容。它們很少主動地攻擊其他動物或人,在野外偶然相遇時,總是采用回避的方式。
但一但當上了媽媽,其小寶貝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即便是關懷看望,也會惹怒母親大動肝火,張牙舞爪,動手動腳。
擴展資料:
一直以來,大熊貓的美好形象家喻戶曉,憨態可掬,無人不喜,無人不愛。這種獨有的形象背后,也承載著豐富的中華文化內涵。
中華民族“和”與“善”的文化,在大熊貓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大熊貓文化研究學者孫前說:“大熊貓文化的核心內涵,是物競天擇、和諧共榮、友善包容。”
同樣對大熊貓文化有研究的學者譚楷認為:“大熊貓蘊含獨有的科學、美學、文化、生態價值,其中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一個‘善’字,大熊貓文化是一種真善美的綜合體。
大熊貓的獨特形象和文化體現,在外國人心中也扎下了根。泰中友好協會會長、泰國前副總理功·塔帕朗西說,“大熊貓形象深入人心,代表了溫柔、友情和禮貌”。
不僅如此,大熊貓身上還承載著人類對美好生態環境的向往。“為什么世界上,只有中國才有大熊貓?”第七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徐剛表示,“每一種生物都有它所尋求的最適合環境,而只有中國,只有四川,優良的自然生態成全了大熊貓生存的天堂。”
保護大熊貓的生存空間,其實也是在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從這一點上來說,大熊貓能激發人類的生態環保意識,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大熊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