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桑菌沒有書名。
馬桑菌是一種菌類,在鄉村人們把馬桑樹上生的真菌子實體都叫馬桑菌,這是一種民間俗稱,沒有書名。馬桑菌中有平菇、香菇及不知名的菌類。
馬桑的別稱:千年紅、馬鞍子、水馬桑、野馬桑(云南),馬桑柴(貴陽),烏龍須、醉魚兒、鬧魚兒(成都),黑龍須、黑虎大王(云南曲靖),紫桑(云南文山)。
馬桑無患子目,馬桑科灌木,水平開展。葉對生,紙質至薄革質,橢圓形,總狀花序生于二年生的枝條上,花瓣肉質,龍骨狀。雄花序先葉開放,多花密集。
馬桑萼片卵形,邊緣半透明,上部具流蘇狀細齒;花絲花時伸長;存在不育雌蕊。雌花序與葉同出;紫紅色。漿果狀瘦果,成熟時由紅色變紫黑色,花期3-4月,果期5-6月。
擴展資料:
馬桑喜光,對土壤要求不嚴,耐干旱瘠薄,適應性強,是長江中上游、干熱河谷地區營造灌木林、喬灌混交林的理想灌木配置樹種;馬桑萌蘗力強,天然更新快,故在缺林少林,泥沙沖刷嚴重的山地值得推廣。
馬桑含根瘤菌,有固氮作用,能增加貧瘠土壤的肥力;根系發達,固持土壤,蓄水保肥能力強;莖可提煉栲膠;種子榨油可作油漆和油墨原料,果可提酒精。
馬桑也可植苗造林。整地方式與直播造林相同。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在造林前施足基肥。花崗巖發育的土壤施氮肥;板巖、頁巖發育的土壤施磷肥;穴墾整地,穴徑60厘米,深40厘米,2月播種,每穴播種8-10粒,覆土約1厘米,最好再蓋上碎草。
苗木出土后,結合撫育,分批刪除瘦弱的,每穴選留健壯苗1-3株,培養成林。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馬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