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出自于《鐵齒銅牙紀曉嵐》里的橋段:紀曉嵐與和_同時在朝為官,紀任侍郎和_為尚書。一次,兩人一起喝酒,和_指著一條狗問:“是狼是狗?”意思是“侍郎是狗”。紀曉嵐非常機敏,知道和_在罵自己,就不動聲色地回答:“上豎是狗,垂尾是狼”。
意思是“尚書是狗”。和_想用“是狼”是“侍郎”的諧音罵紀曉嵐,沒想到紀曉嵐用“上豎”是“尚書”的諧音回擊了他。紀曉嵐則見招拆招:垂尾是狼!上豎是狗(諧音:尚書是狗,和_剛升任尚書)。
擴展資料
清朝乾隆年間,皇帝身邊有兩個著名的寵臣,一個是學識淵博,才高八斗的內(nèi)閣大學士兼兵部侍郎紀昀(字曉嵐),另一個是貪贓枉法、心術(shù)不正的禮部尚書和_。紀曉嵐同和_雖同朝為官,但性格志趣、道德人品卻大相徑庭,所以兩人經(jīng)常在不同的場合唇槍舌劍,互不相讓。
有一天,紀曉嵐、和_同時應(yīng)邀出席一個宴會,且冤家路窄,兩人還同坐在—張桌子上。宴會開始后不久,下人在上菜時,一不小心腳下一滑,身子一歪,盤中的一節(jié)火腿腸“骨碌碌”滾到了地上。
說來也巧,恰在此時,不知從哪兒鉆出一條小黃狗,叼起火腿腸轉(zhuǎn)身就跑。奸詐狡猾的和_見此情景,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有意想出紀曉嵐洋相。只見他笑瞇瞇地抬頭看著紀曉嵐,一語雙關(guān)地說道:“紀大人,不知剛才叼走火腿腸的是狼(侍郎)是狗?”
紀曉嵐思維是何等的敏捷,豈能聽不出和_的弦外之音?只見他微微一笑,應(yīng)聲答道:“這個好判斷,尾巴下垂者為狼,上豎(尚書)是狗?!?/p>
眾人聽罷,哄堂大笑,自討沒趣和_則張口結(jié)舌,表情十分難堪,同桌有個姓王的御史站出來紿和_解圍,說:“紀大人,常言說得好,狗在天邊吃屎,狼在天邊吃肉,既然剛才那個畜生吃肉,是狼(侍郎)是狗,不問也就知道了?!?/p>
稟性耿直的紀曉嵐平時最討厭的就是溜須拍馬之人,此時他見王御史不失時機地拍馬溜須,頓時心生厭惡。于是,他斜視了王御史一眼,然后對著眾人,慢條斯理地說道:“話可不能這樣說,狗這東西沒個準性,遇肉吃肉,遇屎(御史)吃屎,吃屎不夠還要舔屁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