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葉子的作用有:平肝潛陽,消食健胃。治高血壓,頭痛,頭眩暈,胃脘脹滿,腹痛等癥。
因花序隨太陽轉(zhuǎn)動而得名。一年生草本,高1-3.5米,最高可達9米。莖直立,圓形多棱角,質(zhì)硬被白色粗硬毛。廣卵形的葉片通常互生,先端銳突或漸尖,有基出3脈,邊緣具粗鋸齒,兩面粗糙,被毛,有長柄。
頭狀花序,直徑10-30厘米,單生于莖頂或枝端。總苞片多層,葉質(zhì),覆瓦狀排列,被長硬毛,夏季開花,花序邊緣生中性的黃色舌狀花,不結(jié)實。花序中部為兩性管狀花,棕色或紫色,能結(jié)實。矩卵形瘦果,果皮木質(zhì)化,灰色或黑色,稱葵花籽。
擴展資料:
向日葵的葉為雙子葉,分為子葉和真葉。子葉一對。真葉在莖下部1-3節(jié)常為對生,以上則為互生。真葉比較大,葉面和葉柄上著生短而硬的剛毛,并覆有一層蠟質(zhì)層。葉片數(shù)目因品種不同而異,早熟種一般為25-32片,晚熟種為33-40片。莖下部葉片在開花前制造養(yǎng)分,主要供給根部生長,到開花時其功能基本結(jié)束。中上部葉片制造的養(yǎng)分主要供給花盤促使種子形成。
向日葵為頭狀花序,生長在莖的頂端,俗稱花盤。其形狀有凸起、平展和凹下三種類型。花盤上有兩種花,即舌狀花和管狀花。舌狀花1-3層,著生在花盤的四周邊緣,為無性花。
授粉發(fā)生在盤狀小花外緣的向日葵的花部分上,并且朝向中心移動更多,并且在向日葵授粉達到成熟后需要長達30天。花的顏色和大小因品種而異,有橙黃、淡黃和紫紅色,具有引誘昆蟲前來采蜜授粉的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