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驕傲自大,有的人總感覺自己比別人強,但是有時候就算你比別人搶但也是要謙虛,不要盲目的自大。
這個故事告誡人們,要善于去偽存真,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弄清真相,不然,就很容易被“狐假虎威”式的人物所蒙蔽。千萬不要因一己之見,便洋洋自得,不要因一得之功,便沾沾自喜。
狐假虎威的故事:
一天,一只老虎餓了,四處搜尋東西吃。碰巧,它捉到一只狐貍,準備美餐一頓。可狐貍卻對它說:“你是不敢吃我。我是天帝派來的,他封我當百獸之王。你要是吃了我,那就是違抗天帝的意旨。”
老虎聽了狐貍的話半信半疑,可是肚子餓得咕古咕叫,不知如何是好。狐貍看到老虎在猶豫,又說:“你以為我的話是假的嗎?那就讓我在前面走,你在我后面跟著,看看百獸見到我后的樣子,它們不逃才怪!”
老虎覺得有道理,就跟著狐貍一路走去。果然,眾獸看見了,都嚇得四處逃竄。老虎不知道所有的野獸是因為怕自己而逃走的,它還以為真的是害怕狐貍呢!
擴展資料:
狐假虎威是漢語成語,拼音為:hújiǎhǔwēi,是先秦時代漢族寓言故事。假:借。狐貍借老虎之威嚇退百獸。后以“狐假虎威”比喻仰仗或倚仗別人的權勢來欺壓、恐嚇人。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知縣心里想道:“這小廝那里害什么病!想是翟家這奴才,走下鄉狐假虎威,他從來不曾見過官府的人,害怕不敢來了。
這是一則家喻戶曉的寓言故事,說的是狐貍憑自己的智謀逃出了虎口。后來都用來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狡猾的狐貍憑借老虎的威風,在森林中嚇唬別人。但是,狡詐的手法絕不能使狐貍改變虛弱的本質。把戲一旦被戳穿,它非但會受到群獸的圍攻,還將被受騙的老虎吞吃。
引申說明仗勢欺人的壞蛋,雖然能夠囂張一時,但最終絕不會有好的下場。狐貍假借老虎的威勢。現人們用它來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也諷刺了那些仗著別人威勢,招搖撞騙的人。又嘲諷了被人利用而不自知的昏庸之人。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狐假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