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長后腿。小蝌蚪首先會慢慢的長大,過程中會漸漸的顯現出兩條后腿,尾巴也會慢慢變短,然后會漸漸的長出兩條前腿,體積也變大,最后尾巴完全消失,長成青蛙。
1、早期的小蝌蚪,體呈圓形或橢圓形,外形似魚,具有側線器官。由于口內尚未出現孔道,不能攝取食物;以后眼與鼻孔相繼出現;頭下有吸盤,可用來吸附在水草上。頭兩側具有外鰓,有呼吸功能。尾大而扁,內有分節尾肌,肌節的上下方有薄膜狀的上下尾鰭,能幫助蝌蚪在水中游泳。
2、口出現后,以唇部的角質齒刮吃藻類,開始在水中獨立生活。當吸盤消失時,外鰓也萎縮;隨著咽部皮膚褶與體壁的愈合而形成鰓蓋,并在體表的左側,或在腹面中部或后方保留1個出水孔,由鰓腔內的內鰓進行呼吸,隨著肺的發生也能在水面上呼吸游離的氧。
3、發育到一定時期,先長出后肢,末端分化出5趾,再從鰓蓋部位長出前肢。
4、隨著尾部逐漸萎縮,口部也有顯著的改變,逐漸發育成能在陸地上生活的幼小成體。
擴展資料:
除了青蛙,其他變態發育的動物
蝴蝶: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是完全變態發育。
蠶: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是完全變態發育。
蜻蜓:經歷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是不完全變態發育。
蝗蟲:經歷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是不完全變態發育。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蝌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