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眉錦蛇除食鼠外,亦喜食鳥類。在飼養過程中,曾投喂過黑翅(北方的一種常見鳥,比麻雀大)。蛇體達到1.3米以上的,成蛇均能捕食該鳥。蛇捕鳥似捕鼠(剪掉鳥翅),見它一口咬住隨即迅速纏繞擠壓,爾后尋其頭部吞食。在吞食過程中,如遇兩翅張開受阻時,蛇的上、下頜可移向一側合攏翅膀,然后繼續吞食;吞鳥的時間較吞鼠的時間稍長,一般為5~10分鐘。飼養該蛇時,還可投喂金黃地鼠、雛雞、小鵪鶉和鷓鴣苗、鴨苗等。總之,上述哪一種食餌取用方便、價格低廉,我們就用哪種。因該蛇食量較大,投喂成本不得不考慮。黑眉錦蛇的耐饑與飲水情況怎樣?黑眉錦蛇的水分保持力很強,屬耐干旱性蛇類。但蛇對干渴的耐受力遠不如對饑餓的耐受力。雖然蛇體水分的來源除食物中帶有一部分外,也需要經常飲水,特別是炎熱的盛夏季節更應該及時補充水分。此蛇飲水有自選能力,喜歡清潔干凈的水,對臟水不感興趣。養殖中發現,該蛇一般在進食后的5~15分鐘內飲水。飲水時,唇部先試探性地接觸水面,然后便反復鼓動兩頰,一口一口的喝,似魚在呼吸,每次飲水時間約為1~2分鐘。大部分是一次性吸足,很少有間斷性吸飲的。黑眉錦蛇黑眉錦蛇同其他蛇類一樣,蛻皮前亦不甚活躍。一般在蛻皮前的6~10天,眼睛灰蘭呈暫時失明狀。此時投食其撲咬率很低,可一旦捕住獵物便不再松口,直至吞進腹內。此蛇蛻皮的另一特征是,別的蛇類蛻皮后視力方才徹底恢復,而黑眉錦蛇則在臨蛻皮前的2~3天便重新復明。此蛇蛻與蛇體完全一樣,鱗片清楚、斑紋可見,甚至連眼上的角膜也一模一樣,實在妙極了。蛻皮后的蛇體,體色新鮮醒目,斑紋清晰,人見人愛。冬眠是陸生蛇類對冬季低溫條件的一種本能適應性,也是一種長期的被迫生理狀態,黑眉錦蛇也不例外。人工飼養條件下,每年的10月中旬也就是氣溫降至20℃以下即不再進食,于10月中、下旬入蟄冬眠,翌年5月上旬或中旬出蟄活動,冬眠期長達7個月之久。入蟄前未能吃飽的,死亡的可能性很大,有時多達30%~50%,甚至更多。其冬眠的適宜溫度為3~5℃,濕度為65%~75。此蛇亦有冬眠失重現象。仔蛇孵出后,一般10天左右開始第一次蛻皮。仔蛇蛻皮后習慣上稱之為幼蛇。它蛻皮后即能飲水捕食,發現該幼蛇進食量大,捕食頻率高,生長發育較其他幼蛇快,一次進食量約為其體重的10%~60%左右,最多者可接近自身體重。幼蛇喜食乳鼠,捕食方法完全遺傳成蛇的習性,甚至比成蛇更聰明。如獵取的部位不對時,能自行在口中調整,無需松口重咬,一般先從頭部開始吞食。在多年的飼養觀察中發現,當年如在無重大惡劣氣候、且食物供應充足的情況下,幼蛇在合適的溫、濕度環境里均能安全越冬;如出蟄后食物豐富、滿足供給,幼蛇極易成活,并且成活率很高。黑眉錦蛇在同等環境下,幼蛇同成蛇的排泄時間基本上是一致的,大多在進食后的2~4天排出糞便。糞便中均有白色的尿酸,并混有殘渣,如鼠毛、蛋渣和羽毛等。由于幼蛇進食的食物種類較成蛇單一,故排出的糞便就沒有那么多殘渣了。但比成蛇吃食勤、排泄次數多。在幼蛇的飼養場地,每天應定時進去清揀未食的死動物、幼蛇蛻皮及死的幼蛇。水池(盆)內的水應保持清潔、定期更換,若能采用緩緩流動的長流水最好。水池(盆)中水面的高度應與地面高度不能相差太大,否則幼蛇入水后難以爬上去,會因體力耗盡而死于水中。要經常打掃衛生,及時清除糞便,因幼蛇糞便中含有大量的尿酸(尿酸過多對蛇體有害)。如果蛇窩和蛇房(場)中被超量的尿酸氣味所彌漫,尤其是在盛夏的陰雨天氣,在通風不暢的環境里,幼蛇會因患上肺炎或重度呼吸道感染,由此引發幼蛇大批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