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琥珀”包埋法是一種新型的、先進的保存昆蟲標本的方法。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機玻璃)
為主要原料,在清潔的室內將經過聚合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分次倒入定型的模具內,直至將模具內的昆蟲標本完全包埋。
當熟單體完全聚合硬化后進行脫模,整修“琥珀”標本的外形。
在包埋中要注意加料的時間、加料量和清除產生的氣泡,對翅膀是膜質的昆蟲、有鱗片的昆蟲、觸角纖細的昆蟲操作時更要仔細,確保昆蟲的完整性。
將浸透生單體的昆蟲標本小心地置入模具內的設想位置,將熟單體沿著斜置的玻棒緩緩注入模具內,厚度不超過5mm。
包埋的昆蟲如果體積較小,可先注入熟單體再將昆蟲置于熟單體中適當的位置,熟單體注入量只需昆蟲厚度的1/2,昆蟲置入模具內以背向下便于操作。
若將昆蟲腹部向下放置,便于觀察昆蟲體的包埋效果,每次加料后都要用玻璃將模具口蓋好以防止雜物進入,有條件的單位可將模具放入恒溫箱中聚合,加料1~2d后用針試探,感到單體已凝固但未硬化時,可再加入熟單體,每次加料的厚度都不超過5mm。
這樣持續(xù)進行直至蟲體全部被包埋,包埋的厚度要高出蟲體5mm,這時,可將包埋體放置起來,讓其自然完全聚合并硬化,完全硬化后即進入脫模階段。